遇上孩子哭闹任性发脾气,你应该...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凌想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


开始阅读今天这篇文章前,请大家先做一个选择题。


当孩子哭闹不止时,你会怎么做?


A.觉得孩子大惊小怪

 例如:有什么好哭的?至于吗?


B. 转移注意力

  例如:哎,你看,电视上在演什么动画片?


C. 通过让孩子产生羞辱感,制止他哭

  例如:别哭啦,这么大孩子,还为这点事   哭,真丢人。


D. 讲道理


E. 给建议


F.   以上都不管用时,只好祭出绝招:吼。


你的选择是              



相信妈妈们都是多选,尤其是F项,应该是很多妈妈的必选项。


没办法,怎么说都不听,最后只能靠吼来压制住。


结果呢?孩子是不哭闹了,但是也很不开心,妈妈更是又烦躁又自责。


处理孩子的情绪,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而且不止一种。


这个周末,我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实践了一把,效果还不错。


先说过程,再说体会。



这个周末,本来说好一家人去山里野营,早上,我忙着收拾东西,橙子在自己的屋里忙着写作业,还有一个小时就出发了。


好巧不巧,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大姨妈来了。这下,我肯定不能去野营了


橙子爸爸给我一个无奈又同情的眼神,意思是:这个坏消息,你去和橙子说吧。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等橙子兴冲冲地跑出来宣告写完作业了,我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来大姨妈了,不能和你们一起去野营了。”


橙子措手不及,又气又急,大哭起来:“不行,你去,你必须去!”


橙子不是个爱哭闹的孩子,一般都很通情达理,这次反应这么强烈我也理解,是以往有过类似的情景,是他的一个小阴影,这次我又临时不能去,一下子激发了他的情绪。


试图解释,橙子不听,只是一个劲哭着说:“不行,你必须去!”


橙子爸爸告诉他:事情都是有变化的。橙子尖叫着制止:“别说啦,我不听!”


我知道橙子正在情绪中,此时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于是就搂着他,一下一下抚摸他的背,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想哭是正常的,想哭就哭一会儿吧。”


橙子听了,哇地哭得更厉害了。


我知道哭得厉害是正常的,所以也不着急,只是陪着他,时不时地回应他几句。


态度温和,但中心思想是很坚定的:我不能去。



渐渐地,橙子由大哭变成了抽泣,情绪渐渐平静了一些。


我开始给他讲:大姨妈到访期间要特别注意身体,要注意休息,不适合去爬山野营。等下次,咱们再一起去。


橙子爸爸发挥了队友的作用,和他说起野营有多有趣,晚上会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还可以去看一个住在山洞里的叔叔,他养了好几条大狗,他们晚上睡觉时,大狗就在旁边保护他们,等等等等。


橙子慢慢动心了,基本接受我不能去的事实了,但他还不太甘心,时不时哼唧着说:“妈妈,你一起去吧。”


我说:“嗯,我知道,你特别想让妈妈去。你是不是想:这是怎么回事啊,本来说得好好的要去野营,结果写完作业出来,妈妈又说不去了,这变化也太快了吧,这算怎么回事啊?”


我的话戳中了橙子,橙子咧咧嘴又想哭


我寻思着,共情也共了,道理也讲了,需要调动一下情绪,活跃一下气氛了。


我说:“刚才,是你的动物脑占了上风,它一直喊:不行不行,妈妈必须去!现在呢,理智脑通过理智的分析,明白妈妈这次肯定去不了了。但是理智脑的力量太弱,现在,让理智脑出招,把动物脑打趴下。”


我假装一拳打出去,把橙子给逗笑了。


他和我对着干:“现在理智脑说了:妈妈要去,妈妈必须去。”


我说:“不对不对,这还是动物脑说的,看来动物脑还没晕过去,来,理智脑再打它一拳。”


橙子就笑:“不对,就是理智脑说的:妈妈必须去。”


橙子有时会学熊二说话,刚才这句又有点熊二的调调。于是我说:“这不是理智脑说的,这是熊二说的。”


橙子就哈哈笑。


笑起来就好办了。



我问:“你早上也没怎么吃东西,你是打算现在就走,还是吃点东西再走?”


橙子想了想:“吃点东西再走吧。”


哦耶!这就算是同意了。


这时,橙子还在床上赖着,我又抻胳膊扽腿地把他“收拾”下了床。


这个收拾的过程既是我们之间的游戏,也是感情连接的过程,橙子很享受被当做包裹滚来滚去地被“收拾”。


下了床,这个小风波基本就过去了,整个过程用时一个小时。


橙子开开心心地和爸爸去野营了,时不时给我传来小视频,摘杏摘野樱桃看大狗听故事,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这次的处理方式,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借着周末,我把这件事做了复盘。


我发现,做到这几步,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


第一步:共情和陪伴


当孩子正处在情绪中,大脑中的杏仁核被激活了,抑制了大脑皮层发挥作用。而大脑皮层主管理性,当它被抑制,自然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说了也白说,甚至还起到反作用。


我们能做的,就是共情,就是“看见”孩子的感受。


接纳他有这样的情绪,进而帮他把感受表达出来。


这就是共情。


当一个人的感受被“看见”,他的情绪就会像被戳破的气球,迅速撒了气。


很神奇?是的,就是这么神奇。


当你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会哭闹得更厉害,没关系,这是被“看见”后的委屈发泄出来了,是正常的。


陪伴离不开耐心。



第二步:分析利弊讲道理


当情绪渐渐平复,杏仁核活化程度降低,大脑皮层开始发挥作用,理智归位。


这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道理了。


因为现在孩子能听得进道理了。


他会接受现实,分析利弊,选择判断哪个选项对他来说更有利,而不是像刚才那样油盐不进,蛮不讲理。


注意哦,千万别讲大道理。而是站在孩子的视角,让他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做。


同时,提供具体的事实,为他的决策提供辅助参考。


第三步:用幽默调节气氛


孩子明白了道理,理智上知道了怎么做更合适,但是,情感上可能还拐不过弯来,还有些别着劲。


这时,就可以适当地开个玩笑,幽默一下,把孩子逗笑


笑起来,气氛就缓和了。在开心的气氛中,很多事就好办了。



第四步:给出有限选择


到第三步,其实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这时,可以给出两个选择,推他一把。


这个选择是有讲究的:每个选项都是你想要的结果,但需要由孩子做出自主选择。


这就是有限选择。让孩子感受到他对事情的掌控感。


还记得那个经典的提问吗?


一家饭店的服务员以前会问顾客:您加不加煎蛋?(开放式提问)


后来,服务员将问题改成:您是加一个煎蛋还是两个煎蛋?(有限选择)


仅仅是选项的微妙变化,让煎蛋的销量大为增加。


这四步,并不是我预先想好然后按步骤进行,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做到的。


我觉得此时此刻需要说什么、做什么,就跟着感觉走


只是事后复盘,才总结归纳出来。


听起来有点玄,其实,当我们把握了问题的本质,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心法,就可以做到无招胜有招。



这个本质,就是关系


问题解决后,我能感受到,橙子不仅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他整体的状态是更加放松的、舒展的


  • 那种状态,就像你在一个无条件接纳和认可你的人面前的状态。


    当你知道,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你丑你美,你好你坏,都是被允许的,都是被呵护的,你整个人就会舒展、放松下来。


此时的橙子就给我这种感觉。


那种感觉很微妙,就像一个小小的萌芽,但我能察觉到。


我也由此体会到,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其实并不是单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要关注到问题背后的关系


孩子哭闹,实际上要的是认可、是接纳、是理解——我的需要被满足,证明你是爱我的。


我只是用哭闹来表达我的需要。


所以,当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被接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把决情绪问题归纳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只看到问题。问题没有解决,家长变得焦虑。


第二层:只看到问题。问题貌似解决,其实是被压制了,或是暂时被掩盖、糊弄过去了。没有触及问题背后的关系,类似的事情还会一再出现。


第三层:既看到问题,也看到关系。从关系入手,问题解决了,亲子关系也得到了加强。


所以,这次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面对孩子的哭闹,就像应对危机。


所谓危机,就是每一个“危”中都蕴藏着“机”,都蕴藏着转化的力量


好的危机专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抓住机遇,让坏事变好事,更上层楼。


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是如此。



再说心法


整个过程中,我有些吃惊地发现,自始至终,我的情绪都是非常平稳的,没有因为橙子的哭闹变得焦虑烦躁。就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出橙子的喜怒。


  • 他大哭,我想的是:哦,他哭了,我该做些什么呢?


  • 我没有想:他怎么又哭了?他怎么哭个没完?


也就是说,他的每一个状态我都是接受的,而不是抗拒的,认为他不应该怎样怎样。


存在即合理。



当我接受他的每个状态,我就变得很平静,就有了足够多的耐心去陪伴他,有了足够多的智慧去“看见”他,跟随我的感受,做出恰当的反应。


其实,这种状态对我来说也不是经常有的。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多少也会有烦躁,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处理。


所以,我会对自己这次能如此平静感到些微的吃惊。


我在想,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状态?


可能因为前几天刚做完个人成长,内心情绪被疏通了很多。内在平静了,就能够接得住橙子的情绪。


就像一面玻璃。当玻璃是干净的,你看到的景物都是清晰的。当玻璃上沾满了灰尘,你看什么也都是脏兮兮的。


问题不在外面的景物,而在于玻璃。


由此想到,很多妈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不安,暴躁易怒,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内心淤积的情绪太多了,外界一点小事就会让自己失控。



所以,我们总说自我成长,读书上课是一方面,通过冥想、咨询、工作坊等方式疏通自身的情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心清净了,心稳了,才能生出定力,生出智慧。


这就是我说的心法。


所以,当孩子再哭闹不已,除了ABCDEF这几个常规选项,还可以试试这四个步骤。当你掌握了问题背后的实质、解决问题的心法,也许你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


作者简介: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

责任编辑:Spencer   一只

举报
xinli_4824

谢谢总结不错

2019-07-0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