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仿若浮萍,飘飘泊泊,没有信念,为何而活?

data.name
人生答疑...

优质答主/分馆馆长/朗读者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自8岁父母离异起,人生就是灰色的,只不过自8岁到13岁时,我还算比较积极,
14--16岁,一会儿积极一会儿厌世,16岁到高中毕业结束,已经厌世悲观>积极振奋,
大学开始,前一年半还好,现在基本上处于极端危险状态,
十分空虚,孑然一身,孤儿心理,生死不清,已经借助宗教,但依旧困惑。



傅博一:相信心理咨询就是一面镜子,你看清了事情的全貌,也就能活的更加自在。

ta的主页


当我们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往往已经出问题了


为何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相信每个人都思考过人生的意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沉浸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会被现实生活的事情所“干扰”,从这个终极问题中脱离,去关注柴米油盐、悲欢离合。

因为生活中现实的事情,能够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兴奋的事情

因此,当一个人过度思考意义时,通常意味着,他的生活已经不能让他体验到兴奋和愉悦了


为何快乐离我而去?

认知心理学相信,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情绪。但同时它也相信,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理解方式。当我们无法体验快乐时悲观的念头就会汹涌而至,继续加强我们的不快乐

这常常是抑郁障碍的发展模式。


怎么办?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是自己身体出了问题还是想法出了问题?

医生能够帮助我们澄清第一个问题,它也许会涉及到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的过程。

心理学能帮我们澄清第二个问题,它也许会涉及到一些自我否定、贬低,悲观的认知风格,无力感,无能感,挫败感。

因此寻找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将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乐土心理:精华回答者

ta的主页


不知道父母离异后你的处境到底如何,但看你的分阶段总结,状态是越来越差了,让人担心又心疼,抱抱你


即使父母离异,他们对你也是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的,你要善于利用这个资源,法律强制指定的资源。


一般来讲,大学里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你如果觉得现在的调节办法无用,可以尝试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至于困惑,我已30多岁,也是满脑子困惑。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还差几年就40了,不太相信那时候就没有困惑了。更愿意相信人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认识自我和世界,都是困难的


我很喜欢毕淑敏的真实。她在一次大学演讲上说,生命本来没有意义,但我们需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与你共勉。


我是乐土。祝好。



新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ta的主页


看完了你的叙述,一位大三的女生。你简短概括的说了你以前的状况。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你来说还是有些影响的。从原来比较积极的状态进入到一会,拒绝一会,演示到现在悲观厌世。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20岁的时候有过这个迷茫期,我感觉好像,就
在这段时期,每个人都会寻找价值观,这好像就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算是人生的一个小十字口。也许这个档口正是确定你的人生观的时候。不见的是一个坏消息。

我没有看到你,叙说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你这一天天是怎么过的?一天24小时都做些什么?有没有朋友?有没有和他一起出去,做一些事情?平时的娱乐是什么?会看哪一方面的书籍?

从你叙述的后半段来看,生活好像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空虚的状态。我不知道你平时是比较孤僻的吗?你也讲到你借助宗教来充实自己,但依然困惑。
宗教是可以培养出喜悦感。喜悦感是来自内心的充盈和满足。但是它对于我们在五浊恶世当中,不是一个很好的帮助。那些是出世的学问。你要面临是生活当中具体的问题比如说你没有信念,那你就要培养信念。你身边没有朋友,那你就要找朋友,没有兴趣爱好,那你就培养兴趣爱好。这些的都是具体的事情。而出世的学问他只要说一句人生无常。再跟你讲八苦。然后你一听却是这么回事。但是呢,知道是一回事,你要怎么做是另一回事,做成什么样又是一回事儿。并且宗教宣扬的是看破放下,其实他们有最大的私欲。牺牲今世,成就西方极乐。极乐是什么?天天快乐,事事如意,时时妙不可言。

别做梦啦,醒醒吧。

如果觉得
累了就休息一段时间,然后没事的时候就列一张清单,问一下自己会什么?爱好什么?有什么样的资源?想做些什么?需要花多少时间精力?这些问题可以花一些时间好好的考虑考虑。

最后说一点,
宗教方面的东西有的地方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不建议过早的去接触到他。因为你没有任何阅历,思想体系也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它的影响。原来的宗教要求是40岁以后才可以皈依学习。因为到了40岁这个年纪以后,你人生所经历的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也有一些对人生的体悟。这个时候你想学习宗教方面的教义,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考量。


ZHUQIANG: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关爱一直都在!

ta的主页


你似乎很空虚孤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即使求助于宗教也不能让你摆脱你的困惑,或许需要进行心理咨询让你关注到当下的力量!

◎大学开始前还好现在基本处于极端危险状态
◎十分空虚,孑然一身,孤儿心理,生死不清
◎已经借助宗教,但依旧困惑

孤独感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一定差距时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

当人际关系网络出现某种质或者量的重要缺陷时,人所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极为孤独感。我们可以将孤独分为三个层面:

Ⅲ①
人际孤独,意指和他人分离

生活在超一线城市中的年轻人,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座孤岛。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生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医院...

每当自己静下来或遇到挫折时,也想找人聊聊天,拿起电话却不知道该联系谁,又或者害怕打扰到别人,这提醒了我们“谁才是真正的朋友”你在需要他们的理解陪伴的时候就会知道。

Ⅲ②
心理孤独:情感和理性要求之间的分离

把“应该”或“必须”当成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埋没自己的潜力,都被称之为心理孤独,这种孤独变成了一种惩罚。

我们变成了一个个情感隔离处理工作的机器人,丧失了热情,产生了迷茫,即使赚到了更多的钱,仍然没有幸福感可言!

因为我们陪伴自己的时间太少。我们向外界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让自己淹没在人群的喧嚣中,轻视了自己内心的呼唤。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会有能量和足够的热情去生活!

Ⅲ③
存在孤独

指的是“个体自身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无法跨域的鸿沟,
是一种更基本的孤独_人与世界的分离”。

存在孤独是指个人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就像一对恩爱伴侣,虽然他们在生活上很和睦,但他们在本质上依然是两个无法融合的个体,有着明确的躯体边界,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永远会因不同的生活经验,始终存在一定难以沟通的部分,这是人类作为生命个体的基本事实。

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孤独,而不是去反抗无视甚至压抑它,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务来与他人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排除人际孤独。

但是心理孤独需要你平衡现实自己与应该实现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关系,你需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感到孤独迷茫了就去
跑跑步
看看你身边的人们有多真实
祝好!


三三天:愿有岁月可回首,此间仍少年。

ta的主页


自8岁父母离异起,人生就是灰色的,这句话像是现在对过去的一次总结,虽然过程有喜有悲,但从现在来看是悲观的。

◤只不过自8岁到13岁时,我还算比较积极,14--16岁,一会儿积极一会儿厌世,16岁到高中毕业结束,已经厌世悲观>积极振奋,大学开始,前一年半还好,现在基本上处于极端危险状态。

这段描述如果不使用第三方工具来看的话,得到是悲观想法,认为楼主过不好。也确实不好,但
想法是消极的

原因在于,
峰终定律的影响

峰终定律就是:人们对一件事,往往只能记住两个部分,一个是过程中的最强体验,峰;一个是最后的体验,终。过程中其他好与不好的体验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会认为楼主过的不好,用最终体验来叙述楼主整个人生,(自8岁父母离异起,人生就是灰色的)

其实人生是一条有高有低的曲线,在某个阶段你会体验人生峰值,也会在某个阶段你会体验人生的低谷。此起彼伏谁的人生都一样,只不过是这条曲线各自表现,各不相同而已。

所以希望楼主明白,
自己只是现在处于人生的低谷,也正因为在低谷,楼主往后是美好的生活峰值体验。希望楼主能认识到这个道理,给自己积极的力量。

还有一点需要告知一下楼主,楼主认为
自己过的不好,是因为父母离异的原因。(自8岁父母离异起,人生就是灰色的)

这可能是楼主产生了基本归因错误,认为自己的不幸因为父母离异的原因。
其实自己的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父母的离异或许是有点影响。但不是全部。这个主要在于自己是如何解读的。

父母离异这件事情,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才是正确的,我不知道,人生怎样才正确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我知道,有一件事情一定是错的,那就是过度放大这件事情,过度将当事人的人生归因到这件事情上。作为当事人的话,更要警惕周围的人归因你的人生,警惕你自己不小心在周围人的加持下,将自己变成受害者,用受害者心理,面对生活。那样的话,心态很消极,自卑。

只有言,知言而行在楼主!

祝好!



赞赏
举报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