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每天听那么多负能量,不难受么?这里给你答案

data.name
高予清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直播主播
作       者:高予清
首发来源:高予清(gaoyuqingxl)


 01 

中性的“负”,不小心成为贬义


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消沉过,哭过,愤怒过之后,常歉意地说:“老师,不好意思,让你听到那么多负能量。”


TA们的歉意是真的,因为TA们真的认为自己刚才倾诉的,全部都是负能量


然后,TA们又问:“老师,你每天听那么多负能量,不难受么?”


在跟来访者充分讨论之后,我常回应:“在我看来,能量不分正负,凡是能量,都有力量。”


我这样回应来访者,是希望TA们能够接纳负能量的存在,并看到负能量的价值。


事后我觉察,当我强调能量不分正负的时候,也是对“负”的一种否定,也是对“负”的存在本身有所歧视,但在世人都不认可负能量时,在来访者深深嫌弃负能量时,我又很难做出完全中立地回应。


其实,“负”这个字,原本是中性的存在。


小学数学题中,我们用+5表达向右走5公里,用-5表达向左走5公里,+5与-5的绝对值是一样的,代表的距离是一样的,只是符号不同,代表的方向不同,而已。


解答数学题时,有多少人会在意向左走好,还是向右走好呢?


站在十字路口,谁能确定东南西北,到底哪个方向更好?


负能量与正能量的绝对值也是一样的,它们也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然而,文字与文字聚在一起,组成服务于人的语言,便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


人们都不喜欢负能量,“负能量”便是贬义的存在。



 02 

正负太直,不适合能量


那么,是“负能量”让“负”有了贬义,还是“负”让“负能量”有了贬义呢?


我想,二者相互都会有些影响。


除了不喜欢“负能量”,人们也确实不喜欢“负”。


比如,正数与负数,你更喜欢哪个?


我想,很多人会选择正数,“+”才能显得拥有,正如打开记账软件,收入是“+”,支出是“-”。


其实,“正”也好,“负”也好,站的位置都太极端。


在咨询室听了太多故事,感受了太多情感,越来越体悟,这个世界不存在明确的好与坏,更不存在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灵魂如空气般自由,人性之美,也在于其可以延伸无限可能。


正与负自身虽是中性的存在,但它们各自立场太鲜明,有一种过于绝对的感觉,过于绝对容易让人陷入狭隘。


其实,古人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更为恰当的语言---阴与阳


特别喜欢阴阳太极图,它是曲线,它是圆,它具有流动性。


它是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又彼此独立。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二者不断地运动着和相互作用着。


中国古人的哲学智慧,最是圆融慈悲,轻轻地接纳了世间万物。


能量是涵容的存在,是流动的存在,是立体的存在,又是无形的存在,它该寻觅更匹配的伴侣。


显然,比起正与负,阴阳更懂得能量,更适合与能量共舞。

 

 03 

正能量负能量,该被更名


我认为,“正能量”与“负能量”这两个词汇,应该被更换为“阳能量”与“阴能量”。


这里有部分可以对应地更换,但能量不等同于正能量,阴能量也不等同于负能量。


按阴阳学说的规律,


阴能量包含静的、不活跃的、柔和的、抑制的、忧郁的、消极的、下降的、内在的、冷淡的等等;

阳能量包含动的、活跃的、刚强的、兴奋的、喜悦的、积极的、上升的、外露的、热情的等等。


也许有些朋友看到阴阳能量的类别属性,会感觉更喜欢阳能量,正如大家更喜欢正能量。


大家可能会说,谁不喜欢积极一些,干嘛忧郁消极?


如果你只喜欢留存阳能量,把阴能量都排挤出去,真的好么?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皆源于气。气影响着情绪。


从中医角度上来说,大喜或大悲的情绪,对身体都可能造成伤害。比如,过度兴奋或过于哀伤,对心脏都会造成刺激。


前两年,听一个朋友说,他班上正能量爆棚的老同学突然猝死了,让人难以想象,如此积极向上永远阳光的人,居然会遭遇这样的不幸。


其实,负能量过满是极端,正能量过满也是极端。


对身体最好的状态,不是在左极或右极,而是拥有平和的情绪,那是一个中间位置,更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就像太极图一样,黑白各半,相互交和,方可达到圆融。



 04 

不是没有能量,而是能量爆棚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患心理疾病的人误会都很深。


除了认为TA们“负能量”太多外,还有很多人会认为TA们缺少能量。即使是心理工作者,也可能会持有这样的偏见。


前两天我还听到一个咨询师同行说,抑郁的来访者非常没有能量。


相反,我认为抑郁的人不是非常没有能量,而是有着比常人更多的能量。


当我感受深处抑郁的来访者时,我被拖入深渊,暗无天日,深不见底,不停下坠,没有回声……

那是要被黑洞吸走的恐惧,那是死绝的绝望,它让时间凝滞,让人僵住,让空间窒息……


尽管我用了很多的词汇描述来访者带给我的感受,但我仍然感觉在感受面前,语言实在词穷,以上用的每一个词汇,对于描绘我当时体验到的感受,都毫不夸张。


我把这种感受反馈给来访者,共情TA目前正处于多么深的绝望与痛苦之中。


神情凝滞的来访者轻声说,我一直都在这种感受之中,从小到大,一直如此……


我看着TA,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我很想问,我在这种感受中只待50分钟,已经痛苦不堪,而你常年累月地待在这种痛苦之中,是怎么挺过来的?


显然,从这个角度上讲,那个来访者比我有能量的多,TA能数年如一日地耐受那么多让常人难以忍受的情绪,这是需要多大的容器。


我记得沈家宏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句话:能把自己搞抑郁的人,都是很有能量的。


当时还不是特别理解,真正与抑郁来访者深入工作后,才真正体悟沈老师这句话真实的分量。


我们的身体也是我们情绪的容器,有的人容器大一些,能承受更多,有的人容器小一些。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绝对属于前者,在患病前,TA们一个人默默耐受了所有。


一个人常年压抑克制,从不向外攻击,并且当受到别人攻击时,还会对自己补上一刀,让身体接收到双倍攻击。或细碎或沉重的苦痛,日积月累积压,这得需要多大的容器?你能想象么?


我另一个来访者,讨好型人格,TA从来看不到自己的愤怒,因为压得太深,锁得太死,而当我感同身受TA时,我感受到深埋在TA体内的愤怒可以把地球炸了。而TA,还是轻声细语。


愤怒是很大的能量,而一个人能把这么多愤怒紧紧锁住,需要更大的能量。

 

 05 

阴阳失衡,才是问题


真实体验让我相信,走进咨询室或心理科的人,各个能量爆棚。


要承载这么多情绪,耐受这么多攻击,隐吞这么多愤怒,真不是常人能hold住的。


我曾在精神科住院部进修过,当时非常震撼。我那时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见证了人世间最激荡的澎湃和最深的绝望,感觉精神科病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能量场。


最激荡的澎湃也好,最深的绝望也好,都张扬了个性,力量十足。


当时在病房听到很多比影视剧还丰富的人生故事,反而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实鲜活。TA们承受了很多痛苦,但比起那些几十年如一日重复单调的木偶人生来说,TA们的生命更像活出了人有血有肉的样子。


虽然历经痛苦,但在当代,情绪生命了,有很多治愈的渠道,有很多机会得以重生。


历经世事的重生,才更懂得生而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不过,还是要问:


既然病人拥有那么大的能量,为何还是如此痛苦呢?

为何呈现的状态不是强大,是脆弱不堪呢?

不是负能量太多么?

不是阳能量太少么?


其实,这不是阴能量的问题,也不是阳能量的问题,而是因为阴阳失衡了


比如抑郁患者可能携带的阴能量比阳能量大太多,躁狂患者可能携带的阳能量比阴能量大太多,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难以维持阴阳能量同一时间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常常交替出现。



 06 

心理咨询,是同修


荣伟玲在《释梦人生》中写到,心理治疗过程,就是心理医生出卖自己力比多的过程。这句话我很不认同。


我不是医生,我的工作是心理咨询而不是治疗,但心理咨询的工作原理跟治疗有很多相通之处。关于这个观点,我想以咨询师的身份谈谈我的体悟。


如果说心理咨询的过程,咨询师真的有交出一些力比多的话,其实也会得到一些。


一个小节咨询后,来访者常带着稍微轻松的心情离开,而咨询师的情绪变得沉重。不禁让我联想,刚才的谈话过程中,二人发生了能量交换。


心理咨询,不是咨询师单方出卖自己力比多的过程,而更可能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交换力比多的过程。


正如能量可以分为阴阳一样,力比多也应该有阳力比多和阴力比多。


当然,比起力比多这个词汇,我还是更喜欢能量这个词。在我看来,能量比力比多更为无处不在,更为包罗万象。


通过交换,来访者体内的能量会更靠近阴阳平衡,而咨询师体内的能量可能会因此变得阴阳失衡。所以,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候确实会很难受的。


任何人,体内能量阴阳失衡,都会有些不适。


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咨询师的功能了,就是在来访者离开后,有能力把能量阴阳失衡的状态调和为平衡,比如可以把多余的阴能量转化为阳能量,或者把多余的阳能量转化阴能量。


我想,但凡做一线临床工作的咨询师,都很擅长调整自己的能量状态。


比如我招数就很多,接受个人体验和督导,打坐,瑜伽,跑步,徒步,喝茶,抄经,阅读,听音乐,看电影,自由书写……


这些都是我的挚爱,重新调整能量的过程,也是享受生活的方式。


因为有较好的调和能量的能力,来访者带给我的不再是负能量,而是实实在在的能量,得以让我的容器变得越来越大。这给了我很大的滋养。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是助人的过程,我不完全认同。


人生是一场修行。心理咨询,不是单方助人的过程,而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同修的过程。


在做心理咨询师之前,我也不喜欢“负能量”。


今天能写出这篇文,真心感谢我的来访者,是TA们让我看到了“负能量”的价值,也让我看懂了能量。


万物有灵,我想,能量一定渴望被更多人理解。


(备注:文中案例属于创作,不是记录。)


作者简介:清心,本名高予清,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管理硕士,心理硕士在读,心理专栏签约作者,壹心理认证作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予清(gaoyuqingxl)
   
排版:Survival




赞赏
举报
歌来了

心理咨询,不是单方助人的过程,而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同修的过程。👍👍👍很认同!

2022-09-02 · 回复
匿名

写得很好呀~很喜欢看你的文,学习了!

2020-04-28 · 回复
HALF

爱因斯坦的E=mc²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 :-D

2019-07-29 · 回复
  • 高予清
    高予清
    回复 高予清 : 是的,哈哈
    2019-07-2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