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真正满足过的人,心里有个黑洞总是填不满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 王玺
来源:王玺心理空间(ID:gh_7d0e1df00f0f)

和妈妈还在国外旅游期间,她便提前改约了咨询时间,回北京第二天就来咨询了。


之所以说提前,是因为按我们每周一次的咨询频率,她应该周末才来的。


度假归来的她神采奕奕,穿着漂亮的裙子,背着新款的名牌包,跟我谈起国外的种种见闻,也是很开心的。


她说:


“这次我妈花了好多钱,给我买了好多东西。您看这个包,花了我妈一万多呢。”


我说:


“哦。”


她伸出手腕:


“您看这个手链,花了我妈3千多,好贵啊。”


又抬起双脚,让我看她的新皮鞋:


“这也是我妈给我买的,忘了多少钱了,也好贵呢。”


我说:


“妈妈给你买这么多东西,你很开心。”


她突然脸色一沉:


“怎么说呢,是有点开心,但又觉得有点难受。这种感觉很复杂,一言难尽。”


我说:


“有点难受?”


她说:


“就是心里堵得慌,嗯,不自在,特别不自在。”


她又认真想了想:


“那种感觉就像,就像我又欠了我妈的。”


我说:


“一直以来,你都为花妈妈的钱而感到内疚。”


她点头:


“是。”


她慢慢把头向后仰,把身体仰到沙发背靠着,整个人显得有些无力。


突然她流泪了。


我看着她。


从无声的落泪到小声抽泣,她哭得越来越大声。


她边哭边说:


“刚才您问我那个难受,我知道是什么了,我难受是因为,这些东西我根本都不喜欢。”


我有点惊讶:


“你都不喜欢?”


她点头:


“对,我都不喜欢。”


原来她和妈妈在国外购物的时候,她原本看上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当妈妈问她想要什么的时候,她都没有明确表态,而是反问妈妈觉得什么款式适合自己


她妈妈看她拿不定主意,便兴致勃勃地帮她挑选,最后买的这些东西都是妈妈为她选的。


她哭着说:


“买包的时候,我本来喜欢另一款的,那个包很适合我的年龄,不像这个包,多老气呀;


买手链的时候,我本来喜欢另一条有坠子的,配色也比这条漂亮;


还有这双鞋子,我本来喜欢另一款更休闲点的......”


越想越伤心:


“还有,我最难受的是,这些东西都比我喜欢的那些东西贵。”


我说:


“妈妈问你喜欢什么,你没有表达。”


她说:


“这也是我生气的地方,我没有表达,所以她就自作主张,专挑贵的买,一点没品位。


她认为给我买贵的就是对我好。


她根本不知道我要什么。



她已经做了一段时间咨询,还是妈妈建议她来的。


起因是妈妈发现女儿太自卑了,这让她感到吃惊,妈妈认为家里条件还不错,女儿怎么会自卑呢。


她却不这么想。


从小到大,她一直认为妈妈不爱自己,因为她觉得妈妈舍不得为她花钱。


小时候,妈妈带她去逛街,问她想吃什么,她眼巴巴看着冰柜里五花八门的冰淇淋,还没开口说话,她妈就说,算了不吃了吧,万一嗓子上火了。


当她终于说出想吃葡萄味的冰淇淋,她妈又说,你吃香草味儿的多好。


妈妈的话总会让她纠结,难以取舍,有时哪个味儿的也没吃上。


每次要报课外班或兴趣班的时候,她妈都看似大度地让她自己考虑,但最后总要再三强调,你得想好了啊,这可要花不少钱呢。


结果她又纠结半天,往往选择放弃,最后什么班也没报。


生活中她总容易为大事小情纠结,不能痛快地做决定,不能痛快地花钱,更不能明确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说不出口,总是需要大人猜,结果总是花了更多的钱,她还没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她特别羡慕那些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并能够满足自己的人。


有一次她羡慕一个同学的衣服好看,那个同学说:


“我还羡慕你呢,你家比我家条件好多了。”


这句话点醒了她,对啊,自己家条件比大多数人要好,为什么还去羡慕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她妈妈后来意识到过去对待她的方式出了问题,开始鼓励她花钱。


为了弥补女儿,妈妈在消费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什么东西贵就给女儿买什么,也不管她是否喜欢和需要。


她内心有一种很深的悲伤,觉得自己欠妈妈的。


父母给她的银行卡里明明有很多钱,但只要是她自己去买东西,永远只买最便宜的。



30多岁的她是公司职员,长相秀气,衣着朴素。


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她很坦率地跟我说:


“一想到要花钱来咨询我就很心疼,这可能是我为自己花的最多的钱了。”


为什么还要来?


她说:


“我和一个同事闹翻了,半个月没说话,我很难受。


我们俩从进公司关系就很好,在一起快八年了,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发生矛盾,她对我各种指责。”


原来半个月前的一天,那位女同事的老家亲戚来了,还带来俩孩子,女同事想给俩孩子一人封个二百元红包,想起几天前曾陪她去银行换过五百元崭新的十元钞,便提出跟她换一下钱,说自己的百元钞有点旧,两张也显得单薄,换成崭新的厚厚的十元钞比较好看,孩子也喜欢。


略为迟疑之后,她拒绝了女同事:


“你就直接给一百的吧,不都是钱吗。”


女同事说:


“别废话,赶紧给我换。”


她说:


“我还有用。不行你自己去银行换。”


女同事气得不理她,她主动搭话也不理。


女人之间是很微妙的,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一个表情不对了,都可以翻脸绝交。


后来她绷不住了,主动去找女同事和解,结果对方桩桩件件历数了对她的不满,说这些年跟她交往早就受够了。


女同事提到的两件事刺痛了她:


  • 一个是每次午餐AA制,结账的时候她从没主动付过钱,都是女同事先付账,事后她再把另一半的钱给她;


  • 另一个是这么多年来,她总是吃同事们带去的水果,自己却很少带水果到公司跟同事分享。


在女同事眼里,她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占小便宜,是自私、抠门。


她说:


“我很生气她这么说我,从那以后再也没理过她。


但冷静下来想想,她的话也有一些道理,我的确舍不得花钱,连我老公都说我太抠了。”


我说:


“我很好奇你为何不肯跟她换钱,她不是找你借,而是换同样数额的钱。”


她说:


“她一提出跟我换钱的时候,我就感觉好心疼,我觉得她拿四张(百元钞)换走我四十张(十元钞),我亏了呀。”


说完这话,她自己先笑起来:


“您说我是不是挺逗的。”



她提到自己一个不被人理解的习惯,就是从不用微信账户和支付宝。


她说:


“我只认现钱。那些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让我觉得不踏实,不可靠。


我觉得放在微信里的钱,都不是我的。”


也因此她的生活比别人多了一个繁琐,就是需要不停地去银行取钱换钱。


她和老公的收入加起来很高,但她很少花钱。


别的女人和老公吵架,是想要什么东西老公不给买。


她和老公吵架,是老公逼她买好东西,而她自己不肯,她只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


她认为自己对钱如此在意是受了父母的影响。


从小到大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念叨: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 她妈去买菜,每次讨价还价之后,还要趁卖家不注意顺走几根。


  • 吃剩的米饭,要和新鲜饭一起混杂着吃。


  • 水果买回来,要先吃品相不好的,然后再吃好的。


  • 家里人穿过的秋衣秋裤,父母舍不得扔,全部剪成抹布反复使用。


每次要回父母家,她就头痛,实在受不了父母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父母家厨房里、卫生间里堆满大大小小的水盆和桶,这些水都是接的淘菜水洗衣水,汇总在一起冲马桶。


为了节省垃圾袋,她爸发明了一个方法(受到她妈的猛烈表扬),每次倒垃圾的时候连垃圾桶一起带下楼,把垃圾倒完后再把袋子带回家反复使用。


每当她想为自己花钱买点什么,或享受一下生活,一想到节俭的父母,立马负罪感爆棚,觉得再好的东西也不想要了。


虽然对父母有很多嫌弃和不满,但她却忠实地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模式。



从小没有被真正满足到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两种表现:


  • 一种是认同父母的消费观,把日子过得朴素俭省


  • 另一种则是一旦手里有了钱,就会用疯狂花销的方式来弥补儿时的缺失和匮乏。


很多到网贷平台借钱消费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花钱无度,甚至因此发生悲剧:


某位欠网贷平台3万多的孕妇,被丈夫、家人责骂后跳楼身亡,一尸二命;


武汉一位研究生欠网贷平台5万多,最终自杀身亡。


三个月前,一个在西安工作的21岁女生从17层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整理女儿的遗物时,她父亲发现了一张手写的网贷账单,正是这个账单,揭开了女儿自杀之谜。


原来这个女生从2015年11月开始借网贷,最初只借了几千块钱,由于一直拆东墙补西墙,她独自还了三年多,最后还欠网贷平台17万元。


发现真相的父亲心都要碎了,他无法理解,就为了这些钱,女儿宁肯去死,也不肯告诉家里人,向家里人求助。


一个曾有过网贷经历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讲述让人理解了这个女生的无助。


他说,在他小时候,无论他想要什么,他的父母几乎都不给他买,还美其名曰不能滋长他的虚荣、攀比心理。


有时他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必须经过漫长的斗争,甚至又哭又闹才能达到目的。


当他自己工作挣钱的时候,见了什么东西都想要,工资花完了就去借贷,完全停不下来的买买买。


后来他欠网贷平台的钱越来越多,多到自己都害怕,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敢告诉父母,以他过往对父母的了解,他们肯定无法接受,肯定会痛骂他斥责他。


好在他的父母察觉了儿子的异常,果断地帮他还钱止损。


父母的举动,简直救了他的命。


关键时刻他才发现,父母是很爱他的。



后来他理解到,父母之前对他的吝啬抠门,完全是他们对待他们自己的方式:


我们都舍不得满足自己,当然也舍不得满足孩子。


在特殊的困难年代或家境窘迫的家庭,要满足孩子的确是不容易的。


但一个人的满足感不仅与钱有关,还与父母回应的方式有关。


曾有一位来访者深情回忆起早年间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排行老三的她要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


但即便是旧衣服,母亲也会为她亲手裁改,尽量把衣服改制到适合她的腰身。


有一次她要参加学校的晚会演出,母亲连夜为她裁剪姐姐穿过的白衬衣、花格裙,还在衬衣胸口上绣了一朵花,第二天穿上后效果特别好,她可开心了,并未因是旧衣服改制而感到不快。


她心里满满的都是被母亲珍爱的感觉。


对家长而言,能力范围内能够满足孩子且孩子的要求合乎情理时,还是应该尽量满足。


一个被满足的孩子,反而懂得适可而止,不会对物质有太高的欲望。


被满足到的孩子,内在会建立起稳定的价值感、安全感,会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被重视,值得享受好的生活的。


如果孩子索求无度,或者想要的东西远远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做不到,有一天可以做到的时候再满足他(她),或者鼓励孩子未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


如此孩子会觉得,虽然自己的要求被拒绝了,但被拒绝的只是这个要求,不是自己这个人,这跟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两码事。


我的咨询感悟:


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


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 The End —


作者简介: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十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微信公众号:王玺心理空间(ID:gh_7d0e1df00f0f)。

责任编辑:Spencer  我讨厌蚊子


举报
大花兔兔

看了你的文章,我联想到我大概是曾经在和异性的情感中得不到满足,所以当好不容易有异性喜欢我时,我会渴求被更多异性喜欢,或者另一种状况是,压根不愿意接受他的示好,因为我压根不相信有人会对我好。

2019-06-04 · 回复
xinli_9803

我只想说,好牛掰,作者,可以认识你吗

2019-06-04 · 回复
xinli_5771

我想我要下定决心开始改变了!!!

2019-06-0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