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腼腆,父母要先问自己:做好这五件事了吗?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作者:莲子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



当孩子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时,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不勇敢、太娇气。


孩子胆小就应该严厉地训练他,训练多了,孩子自然就胆大了。


特别是男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因为某件事情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时,家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你都这么大了,还是个男孩,男孩就应该有男孩的样儿,就要勇敢,你怎么老是这么胆小?你看看人家女孩都比你勇敢!”


然而,类似的话说多了,孩子很有可能会觉得家长一点都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感受。


越是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孩子,心里就越没安全感。


心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来说就会越胆小。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点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01-


  • 理解孩子害怕的心理


先不说孩子,作为成人,我们也一定有因为某件事感到害怕的时候吧?


试着问一下自己,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心里真的觉得害怕时,我们是希望有人对我们说:“这没什么好怕的!不要那么胆小嘛,尽管去做好了!”


还是希望听到有人用理解的语气对你说:“是啊,做这件事情如果心里没底、没有经验,是会让人很紧张的。我第一次这样做时,心里也很害怕呢!”


我想,一定是听到后者,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心里也会更舒服吧。


孩子因为能力、功能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于这样的感受和反馈会更加敏感和在意。


所以,不管是几岁的孩子,当孩子表现出害怕时,家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此刻的真实感受。


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看你有些害怕。这很正常,妈妈也有过这样害怕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02-


  • 觉察反思以往对孩子的教养模式,发现导致孩子变得胆小害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和引导。


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所谓的“独立性”和“勇气”。 


这种家长,往往很少给孩子抚慰、陪伴、拥抱等肢体接触。


在孩子能力还不足时,家长就要求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挫败时,也不给孩子提供安抚和帮助,或是在孩子做事的质量或速度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和要求时,就开始指责孩子。


这样的孩子,短期内看起来,做事能力似乎要比同龄孩子强,但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过家长足够的爱和呵护,他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加上做得不好就会被指责,所以,他很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也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只要别人说他做得不好,他就很难对自己有信心,表现出来就是做事畏缩、缺少自信,胆小害怕。


所以,想让孩子变得真正自信、勇敢,家长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支持、陪伴,可以做下面这几件事:


平时多和孩子有一些肢体接触,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


在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要多给孩子合理的支持和帮助。


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对孩子表示理解,可以协助孩子一起做,并鼓励孩子,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里能感受到支持和爱,有满满的安全感,才能激发出他内心真正的勇气和信心。


有些家庭则正好相反,孩子从小就被家长过度保护、溺爱,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统统包办了。


孩子想自己做时,家长总是以“你还小,还不会做”或是“不行,太危险”这样的话来阻止孩子自己动手。


这样的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爱护,但是,由于孩子一直是被照顾、呵护着的,缺乏自己动手和锻炼的机会,潜在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


自己的能力不足,也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多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还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比如,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们一块小手帕,让他在你的帮助下把手帕洗干净。或是在你打扫卫生时,给他准备一块抹布,让他帮助妈妈把桌子擦干净。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和妈妈一起做饭,给妈妈打下手,比如摘菜、洗菜、盛饭等等。


一般来说,孩子是很享受和妈妈在一起愉快互动的过程的。既连接了亲子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


-03-


  • 想让孩子勇敢自信,家长的影响和榜样作用也很重要。


有些家长,成天要求孩子要自信要勇敢,自己却在遇到很多事情时表现得非常紧张害怕。


比如,有些妈妈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表现得很生硬、紧张,却要求孩子见人要有礼貌,要喊人,要开朗大方、社交能力强。


不管什么时候,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家长要想孩子阳光自信,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调整自己内心紧张的状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榜样,以身作则影响孩子。


同时,从大脑和心理发育的成熟度来说,成人的自我调节和察觉能力是要比孩子强的。所以,家长先要尽量改变自己,孩子才可能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


-04-


  • 通过小步骤训练孩子,逐步培养他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孩子害怕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家长可以通过小步骤来引导他,让他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孩子的信心。


比如,孩子害怕晚上一个人睡觉,家长可以先坐在床边陪着孩子,等孩子完全睡熟后再离开。同时告诉孩子,如果他有需要,只要叫一声你随时会过来。


等孩子适应了,可以坐到孩子卧室的另一边陪孩子,再逐渐坐到客厅,一步一步隔远与孩子的距离。


如果孩子害怕和小伙伴或陌生人打交道,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先在孩子身边陪着他,鼓励他和别人互动,待孩子适应后,可以稍微离孩子远一些,但可以让孩子看到你、听到你的声音。


这样,孩子在一次次有安全感的成功体验中,就会慢慢培养出信心和勇气了。


-05-


  • 通过利用孩子擅长的事情,引导孩子把自信心迁移到让他害怕的事情上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和害怕的事情。当孩子发怵做一件事时,家长不要一再把焦点集中在怎么训练孩子做这件事上,可以通过孩子擅长做的事情,引导孩子从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把这种自信迁移到不擅长的事情上来。


 比如,孩子在外面发怵和别人交流,但在家里说的话、解决问题想的办法,有时比大人想出来的都要好。


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看,你的想法很棒,比爸爸妈妈想得都有意思,妈妈相信你,你在和别人交往时,肯定也会有很多很棒的点子。”


这种能力和信心的迁移,比单纯逼孩子勇敢要有用得多。


每个人真正的勇气和信心,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从内心自然生长出来的。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胆小害怕,不去找背后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通过各种“狠心”的训练逼迫孩子去勇敢,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会越弱,越来越胆小,家长也越来越着急。


只有找到孩子胆小害怕的真正根源,在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用的方法引导他,他的内心才会越来越有力量,才会越来越勇敢。


作者简介:莲子,一名21岁的脑瘫患者和儿童教育爱好者。2016年5月1日,他创办了“康复之路”特殊儿童家长交流咨询微信平台,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了一个专业、温馨的康教结合咨询平台。由于小时候成长中的一些心理创伤,让他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自学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并结合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协助家长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专注儿童心理,帮助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责任编辑:Spencer Kennjane


举报
xinli_5000

感谢成长路上有你

2019-05-31 · 回复
xinli_9803

这么诚恳的文章已经很少见了

2019-05-30 · 回复
xinli_5771

老生常谈

2019-05-3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