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了你好!”“知道了。”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辉哥奇谭
来源:辉哥奇谭(ID:huigeshow)
原标题:「我都是为了你好」 「知道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冷静说一下,人终究是自私的,以满足自己个人私利为最高原则的。


理解这个原则,能解答很多困惑,也能找到难题的解决之道。


仅举几例说明之。


  • 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中讲了鸟类的例子,讲雌鸟在哺育幼儿时,会根据雏鸟的叫声判断现在哪个雏鸟最饿。


按照道理讲,每个雏鸟的叫声大小会与它的饥饿程度成正比,这样每只雏鸟都会得到它应得的份额。


但现实中,一定有个体弄虚作假,会拼命大喊大叫,装出一种快饿死的模样。


当大家都学会这种欺骗时,没有任何一只雏鸟会降低叫声,这意味着它会得到更少的食物,很可能真的被饿死。


  • 在一些大公司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会叫的人有奶吃」,讲得也是同样道理。


在争抢资源(人、财、物、项目)时,那个叫的最凶,叫的最惨的部门总是能得到最多的资源。


  • 最近我在地铁上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


两个女生在交流自己的家史,其中一个说自己家有两姐妹,自己最小。


自己的父母本来打算再生一个,因为爷爷奶奶想要孙子,但是当母亲征求二姐妹意见时,姐姐教年幼的妹妹这样说:


“妈,如果你再生一个,我们以后就不养你了。”


最终母亲没有再生。


姐妹二人在年幼时的这番反应也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因为她们知道,一旦弟弟顺利出生,她们二人所获得的关爱就会少很多。


而她们劝说母亲放弃「再生一个」的念头时,居然也用到了「老了之后不养你」这样的方法。



《自私的基因》解释了一个令人不堪的事实,基因的本能就是自保,个人利益最大化


基因算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不顾一切确保自己延续下去,获得最多生存资源


所有的生物,包含人类,都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


虽然说人是万物之灵,具备反思的能力,但是我们终究逃不过「人性是自私的」这一人性的万有定律。


我们从出生起就在拼命争取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成年。


当然,成年人学会了一种更巧妙的方法,即把个人的利益包装成「利他」的行为。


很多父母在教育成年子女时,总是以「我都是为你好」开头。


比如有个父亲对女儿说:


“我都是为你好,你去外地多辛苦,还是留在家乡陪伴父母好。”当女儿婉转的表达希望独立发展时,父亲很生气的回复到:“我不允许你离开我们!”


看到这样案例,我不禁要问:


“如果是为了女儿好,那么为何不问一句:女儿,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究竟需要什么,父亲可否帮上忙?”


父母在劝成年子女尽快生养下一代时,总会提到:


“如果你没有小孩,等你老了之后没人照顾,会多寂寞?”


但这句话不经意中又体现出一种生育观:「养儿防老」—— 生养小孩是为了担心自己老无所养。


这一目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处理两代关系时,作为父母一方总是以「防老」为最重要的目标,那么就很容易与子女陷入争吵 —— 因为两代在利益上冲突。


上述例子中,父亲对女儿留在身边符合「养儿防老」的出发点,但女儿希望在外地独立发展也符合她个人的幸福观。


大家利益不一致,冲突就此产生。


如果父母真正的无私,以儿女的幸福为最大目标,则不会出现这种冲突。


只不过,所有以「我都是为了你好」为开场的父母,很少真正去探究子女究竟需要什么,观点和理由说得再多,只不过是一再强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已。



所以,如果一句「知道了」无法解决你的问题,那么可以问父母一个问题:


“如果你真的是为了我的好,那么你知道我究竟想要什么吗?”


《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在40周年版本的序言中写到,这本书的一个外国出版商看到此书之后,他失眠了三天,被书中传达的冷酷无情的信息深深困扰。


其实当我们意识到如下事实时,我们也是震惊的:


每个人生来就是自私的,自己是自私的,父母是自私的,每个人这一生的努力都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我们的根本冲突皆因双方利益冲突而产生的。


即使现实再残酷,也要面对现实才有解决方法,而逃避现实或者欺骗自己只会让自己的痛苦越来越深。(很多更深刻的感悟不便用文字公开表达了,请大家理解。我最近在知识星球上用语音和辉友们讲吧。)


推而广之,我所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绝大多数因「利益不同」所导致。


看到了这一点,就知道逻辑与争辩在这个场合没有用处。


但是知道「利益不同」这个根本原因,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向 —— 大家打累了,坐下来讨论一下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目标。


虽然利益差异是冲突的根本,但是统一目标还是有机会让双方合作达到双赢。


人生想变强,掌控个人命运,只有勇敢面对残酷的事实再想对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总是欺骗自己,只会陷入越来越深的痛苦不能自拔。


“知道了”


每次面对家长用微信发来的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我的回答一般是:“知道了”。


按他们的想法做,你自己不快乐,最终大家都不快乐;和他们去争论,大家当场不快乐,不欢而散,还难受半天。


所以明智之选就是说:“知道了”。


有人问,如果父母说:“怎么老用知道了来搪塞我?”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嗯,知道了”。


千万别尝试改变父母的思维模式,除非他们自己愿意改,否则你是无能为力的。


马云能改变世界,但同样承认自己无法改变父母。


马云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德何能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他们的想法,也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父母有一招对待子女的,就是讲述自己因为你的某些事情而「不幸福、「不开心、「委屈


好,为了让他们开心,我们只有放弃自己的选择——这就和宠爱小朋友,他们一哭自己就放弃正确的教育原则一样。


短期看解决了问题,但实际掩盖了矛盾,长期看深化了危机。


实际上,最终每个人的所有不开心都是自己的思维模式造成的,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能为此负全责。


每个觉得自己不开心的人,不是抱怨别人,期待别人改变,而是自己改变。


所以当父母抱怨你的时候,你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己所能,但此事的确与我无关


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的困难,无论你面对的是谁,最好的选择是「理性


一个人最终的智慧水平,取决于他(她)如何理性面对自己的父母。


凡是过不了这一关的人,日子会很难受。


一个人真正成年的状态是「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与此对应,成年礼的标志是「心平气和的对父母说:我要走自己选的路并对此负全责,感谢养育之恩


当然,按照这个标准,有相当数量的人从来也没有迎来自己的成人礼。


有些朋友觉得自己20多岁之后父母就不管了,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过这个「成人礼,也不需要过这样的「成年礼」。


对此我的答复是:等你生娃的时候再看看


就我所见,很少有父母真正把子女看成具备独立意志的成年人,当你生养下一代时,又是父母掌控欲膨胀的时候。


所以,真正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关键在于自己,而不在于父母是否开明。


家庭关系的终极和谐,需要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辉友彭岳说 :


“很庆幸,15岁离开家乡独自来蓉读书,慢慢的就有了这样的成人礼。记得大学毕业时,老爸给我打电话说这是最后一笔钱给你,以后你自力更生。从那时起,唯有自立,别无他法。庆幸。”


而任正非谈及子女的对话更有启发,读到下面这段话,我突然意识到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每天更多时间的陪伴,而是自己真正努力,做出成就,作出榜样


同样,对父母真正的孝顺也不是事事听他们的话,而是自己真正过得幸福


哪怕短时间内父母不理解自己的选择,但长周期的结果更重要 —— 只要你坚信自己的选择更理性,更符合这个时代 —— 时间很公平,最终会给你认可。


(以上对话来自任正非最近的专访)


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有勇气对父母讲:


“这个小家庭是我们自己打拼出来的,这个小家庭的主我们自己做。”


如果父母不理解子女的选择,还是继续苦口相劝,那么面对他们的来信,最好的回应就是「知道了」,除此之外不做过多争辩。


与此同时,踏踏实实的努力,谨慎做每一个决定,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如果真的讨论「孝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孝顺」


来,所有辉友请和我一起练习:


「知道了


— The End —


公众号简介:张辉,辉哥奇谭、改变自己主创,探索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个人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ID:huigeshow)

责任编辑:Spencer  我讨厌蚊子

举报
xinli_716

这样的文章很棒!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放出思路

2019-05-29 · 回复
xinli_3228

仿佛看见了自己

2019-05-2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