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父母可能会有哪些体验?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文:徐鑫
来源: 临床与咨询心理实验室(ID:bnuclinicalpsy)
原文标题:无法感同身受,仍然尝试理解|失独父母可能会有哪些体验?


一部《地久天长》,把我们的目光都指向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失独父母


3个小时的画面,30年的痛苦隐忍,引发的不仅是观众的泣不成声,更是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与了解。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融入、理解另一个人的经历。尤其是对方经历了失去独生子女这样巨大的痛苦。


  • 而我们没有相同的经历时,更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理解。


  • 即使两个人经历了这样相似的悲剧,他们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


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试图了解、理解失独父母的经历和情绪情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还是失独父母身边的亲朋好友,更好的了解与理解失独父母,才能提供可能的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而失独父母也应更好地了解自己或许他们认为的自己不正常的反应,其实是每个失独父母也都会有的经历


下面是一些失独父母可能会共有的经历:


1. 震惊和不知所措


尽管人们的反应肯定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父母在得知孩子的死亡时,通常都会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


大家默认的自然规律是老人先于年轻人离开,父母先于孩子辞世


显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殇痛是有违人伦的悲剧。


所以对于失独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的死亡不仅是不自然的,也是难以置信、不可理解的。


就像毁灭性的地震摧毁了城市的房屋,孩子的离去也摧毁了失独父母的世界。


2. 流亡感


孩子的死亡把父母驱逐到他们不想去的地方。


他们会觉得:“我们(失独父母)在这里,但那些没有失去孩子的人在那里。他们还活着,我们却在死亡的路上”


一方面,他们主动选择远离其他人,远离过去熟悉的交际圈。就如同电影《地久天长》中的刘耀军夫妇远走他乡。


另一方面,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不知道他们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才是合适的。很多人会觉得什么也不做总比做错了事好。所以导致了他们也被迫的远离了熟悉的生活交际网络。



3. 痛苦和折磨


失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没有什么比失独父母所经历的痛苦更大的了。


有两个比喻很好的表达了这样的痛苦与折磨:


父母就像截肢者一样,必须开始接受失去孩子这一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截肢者来说,最初出血的残肢会愈合,身体上的疼痛也会消失。但他活在内心的痛苦中,知道自己的肢体永远不会再长出来。

——Klass, 1988, pp.12–13


“就好像有人进入了你的身体,从里面取出了一块肉,你不是真的必须要有这个才能活下去,但你知道那个洞就在那里,它总是在那里,永远在那里,这里永远缺一块。

——Rosenblatt, 2000b, p.77



4.  生活功能受损


由于丧子之痛过度沉重,失独父母可能无法做到负重前行。


他们找不到以往的快乐与兴趣爱好。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可能他们都无能为力。


这是失去孩子后,失独父母对极端的痛苦事件都会有的反应,不应该被视为精神症状的征兆。


5. 它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大多数丧失亲人的人,包括失独父母,往往报告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心理上的痛苦减轻了


但对失独父母来说,失去孩子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完全从意识中消失


时间可能会减少哀伤的强度和频率,以及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很多父母还是会时不时的体验到,失去孩子这个事实和痛苦。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大概是每个失独父母的心理写照。


6.  与孩子的持续性联结


尽管孩子不在了,但是很多父母会依然与孩子保持着心理上的联结: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是在这里,会依然在吃饭时给孩子留个碗筷,会旅游时带上孩子的照片等等。


这也是失独父母中常出现的一个现象。



7. 在挣扎和痛苦中成长


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失去孩子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其中有些人,经历的痛苦和生存的挣扎,可能会伴随着成长。


成长并不意味着已经没有痛苦了在这种失去孩子的情况下仅仅是提及成长的可能性,都有可能会被失独父母视为冷漠无情,他们对提到的所谓的积极转变非常排斥与厌恶


这就提醒临床医师与治疗师注意,失去孩子本身,是一件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是一个完全的痛苦事件。但是他们在与无法承受的灾难做斗争,努力的生存的过程中,可能获得了某方面的改变,例如:对相似经历的人更有同情心;更坚强的面对生活中其他的困难;更加珍惜自己的伴侣等等。


就像《地久天长》中反复说的都这样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呢?



我们都渴望与所爱之人地久天长。当所爱之人在身边时,好好珍惜。

但当所爱之人离开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时,也要努力做到不负自己,活出自己的天长地久。


作者简介:徐鑫。本文已获微信公众号:临床与咨询心理实验室(ID:bnuclinicalpsy)授权转载。临床与咨询心理实验室(ID:bnuclinicalpsy):北师大心理学部王建平实验室出品,了解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焦虑、失独等话题的一扇窗口。


责任编辑:Spencer   一只


举报
xinli_3228

正解

2019-05-24 · 回复
xinli_1019

文章再多点就更好啦

2019-05-24 · 回复
xinli_2384

内容有点片面

2019-05-24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