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让什么人触摸自己哪儿?答案可能比想的更有趣

data.name
好奇心研...

认证作家
文:刘融
来源: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


触摸,一个在人类社会再常见不过的动作。对人类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早已证明,它跟双方的情感联系有关。我们对自己的同类触摸次数之频繁,远远超过帮对方去除体表的寄生虫/树叶所需要的时长。


换言之,看起来对生存重要性不太大的身体接触,其实是一种交际方式。


来自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触摸对人类的身心有益。但是,我们能接受哪些人对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触摸,却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


上个月,英国皇家学会期刊(the Royal Society)就刊登了一篇由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日本广岛大学(Hiroshima University)等多所大学的八位学者合著的论文。在论文中,研究者们对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待“触摸”这件事的态度,虽然存在细小的差异,但更多的还是超越文化界限的相通之处。



这次研究一共分析了 255 位日本人和 386 位英国人参加(排除了混血儿、非母语者和在国外长期居留者),他们被分别标记为东亚/欧洲两种文化背景的样本。研究者首先请受访者们在给定的人际关系清单里列出对应的关系人(比如“阿姨/婶婶”“男性友人”“同龄的男性/女性陌生人”),每项列一个。然后请他们为“跟关系人的情感联结紧密程度”和“如果关系人触摸自己,能感受到的愉悦指数”两个指标打分,0 为没有,10 为满分;同时,他们还需要在人体模型(正面和背面)上标注每位关系人可以触摸的部位。


经过数据汇总,研究者得到的几个通用的结果包括:


  • 对待最亲密和最陌生的人,两个国家的受访者态度基本是一致的:


    伴侣几乎可以触摸身上的任何部位,父母可以触摸头部、背部以及整个手臂,而陌生人只能触摸双手。


    与此同时,触摸的愉悦指数,也随着关系的疏远而逐步降低;


  • 两个国家的受访者,对女性关系人的触摸接受程度,都比同类型的男性关系人稍高一些。




英国受访者的身体触摸地图。
蓝标为男性关系人,红标为女性关系人。
颜色越亮,代表该部位被该关系人触摸意愿越高。
图/ the Royal Society

细微的差异则体现在:


尽管伴侣可以触摸的地方相对最多,但英国人对它的接受度总体上稍高于日本人。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涉及到两国人对亲密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


日本人比英国人更能接受女性亲属(包括母亲)对臀部、小腿以及双脚的触摸。然而,来自男性亲属(包括父亲)的触摸,不论是哪个部位,两个国家的人在接受度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

对此论文里也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部分日本女性会帮助家族里的母亲照顾年幼的孩子,这样的育儿模式使得腿部以下的身体接触变得十分常见。


反过来,英国人更愿意让女性亲属和朋友接触自己的头部,也更愿意让男性陌生人接触自己的双手。



两国受访者的身体触摸地图对比。
人体模型上的蓝色部位代表英国受访者接受度更高,橙色部位代表日本受访者接受度更高。
图/ the Royal Society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结论则是,在对“可触摸指数(Touchability Index)”的分析当中,研究者们发现,它跟国籍的相关关系其实不是很大,但却跟触觉愉悦和情感联结强相关。我们大致可以理解成,特定文化背景对“一个人是否接受另一个人的触摸”这件事,并没有很明显的解释作用。我们对触摸的种种偏好,本质上依然是“跨文化差异”的。



可触摸指数与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对比。
图/ the Royal Society

研究团队同时介绍,他们的论文跟其他同类调查之间,有很多互相关联的现象。


比如,之前就有人观察到,北美的青少年同自己的父母/朋友间的身体接触,比日本的青少年更频繁,而日本的青少年跟母亲的身体接触又比跟父亲的多;


此外,日本人进行社交型抚摸(例如握手和拥抱)和亲密关系型触摸的频率,确实比西方/北美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低一点。


至于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被提起的“皮肤饥渴症(Skin Hunger),结合上面这个研究看,当然也不是很难解释:


来自亲近者的触摸,不仅能减弱“与疼痛和厌恶有关”的大脑活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拉近人际关系,并且带来真切的快乐体验。


毫无疑问,关于触摸,关于人类为什么、又应该如何触摸彼此,从科学、文化、法律到社会规范,我们可以讨论的还有很多。



—The End—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UtuuyZL30NxSK8wqcm5xw


作者简介:刘融,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来自「好奇心日报」的一个常年发布突破性研究且颇具气质的公众号.

责任编辑:spencer,鲸落


举报
xinli_2520

感谢成长路上有你

2019-05-22 · 回复
xinli_3757

看了作者的几篇文章,很对胃口👍

2019-05-2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