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时间过的越快,是个伪命题吗?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文:yee君
来源:译言(ID:yeeyancom)


杜克大学的机械工程师 Adrian Bejan 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似乎也在加速。


这是一个有趣的理论。


在他刚刚发表的论文《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子变得越来越短》中,他将这一现象与以下观点联系起来:视觉图像以及我们处理图像的方式是我们存储和检索记忆的语言。

 

考虑到这是一个物理问题,他表示我们在年轻时更快地捕捉和记住视觉数据,这就设定了我们个人的"思维时间"回放速度。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当我们变老的时候,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捕捉图像与记忆,同样的时间长度下大脑会记录更少的图像。


当我们以我们习惯的心理时间频率在脑海播放回忆时,它们会给我们一种加快了我们每天生活速度的感觉,就像一部老电影 (它们出现的原因将稍后解释)。因此,它们看起来似乎比年轻时的记忆中更短暂,日子过得很快。

 

根据 Bejan 的说法:


"当感知到的图像发生变化时,人类的大脑也会同时感知到时间的变化。 当你年轻的时候,每天的日子似乎都显得更漫长,因为你年轻的大脑在一天内接收到的图像远远多于老年时的大脑。"


老电影


理解Bejan的概念,有助于理解所谓的老电影现象。


显然,电影中的运动感是通过在我们眼前快速闪现一系列变化的图像而产生的,这些图像会使我们的大脑看到一个连贯的运动事件。在早期的电影中,电影摄影机以每秒16帧的速度拍摄图像。


自1927年的《爵士歌手》以来---- 为了配合上声音---- 我们开始以每秒24帧的速度拍摄和回放电影。这意味着,当我们播放一秒钟一部16帧的老电影时,只需要用三分之二秒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使得那个时代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比我们现在快,或者说他们的时间加快了。


这就是Bejan假设背后的基本思想。

 

在彼得 · 杰克逊(Peter Jackson)的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的片段中,播放速度从24 fps 变成了原来的16 fps,同时修正了黑白对比,每个人都以正常速度移动。

 

时间的弹性

 

根据Bejan的论文,“时间代表感知到的刺激变化(观察到的事实),比如视觉图像。”当视觉输入到达大脑皮层时,人类的大脑通过图像感知现实(自然、物理)。


时钟时间是能够共识并可测量的:除了机械本身有问题外,所有的时钟时间都按同一个标准计算,不过,心灵上的时间更具主观性,“你所感知到的时间与别人所感知到的时间不同。”Bejan说,这是由于我们理解时间的方式,即回顾最近和遥远的记忆。


我们的播放速度是恒定的,但老年人在记忆中记录的图像更少,从而产生所谓的老电影效果。


大脑处理记忆图像的速度变慢


这篇论文指出,成年人平均每秒做三到五次快速眼动(或"扫视") ,间隔200-300毫秒。这些休息时的点被称为"固定点" 如果注视持续时间太长,视觉图像会变得模糊,其感知能力会在大约10秒内消失,因此它不太可能被记忆捕捉到。


正因为如此,而且一个人很少能在不转动眼睛的情况下看到整个视野,所以对于收集图像存储在记忆中来说,扫视反应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而婴儿们固定的注视时间较短,因此扫视的频率更高,可以识别和捕捉更多的图像。


至于老年人,Bejan引用了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峰值(扫视)速度显著降低。”在研究中,整个视觉系统滞后,“扫视准确性显著降低”。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人的一生中进化出的更复杂的神经通路减慢了从眼睛到大脑皮层的反应速度——儿童的神经通路仍然相当简单,使反应更加直接。


第二,疲劳——这里用的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包括“效率和技能的受损或丧失”——会延长注视时间,并减少扫视的频率。


什么你会感到时间变快了?


除了 Bejan 的假设,我们还可以想到其他可能的原因,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时间会加快:


从儿童时期对物体的转换注意力到成人任务所需要的更集中的注意力的转变,产生了较少视觉上值得捕捉的清晰图像。


成年人的责任让成年人更加忙碌,因此日子、星期和月份过得更快。我们所有人都记得小时候的无聊,这种感觉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为过去。


对生命短暂的认识有所提高。


如果人们在退休后依然能够体验到时间的加速,那可能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作者简介:yee君,字里行间描绘这奇妙的世界。本文已获得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举报
xinli_6577

总结的太好了

2019-04-28 · 回复
xinli_3064

很深刻

2019-04-27 · 回复
xinli_6577

作者句句在理 。

2019-04-2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