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为什么我总会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data.name
人生答疑...

优质答主/分馆馆长/朗读者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曾经也有我喜欢的人和我告白,我马上就跑了并且远离他。
我感觉真实的情感让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但是我也需要爱,所以会选择和不喜欢也不讨厌又喜欢我的人在一起。


黄小小:优质回答者

ta的主页


看了题主的问题,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的是一个对爱不自信,对自己不自信,想要拥有又害怕失去的小身影。


  • 审视自己


1、为什么不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是害怕?讨厌?还是被喜欢的人喜欢了就不喜欢他了?

具体来说:是害怕自己太喜欢,然后被他人“操控”么?

还是害怕自己投入进去以后,他人转身离开,自己却抽离不出来呢?

还是就是莫名的觉得自己不配被自己喜欢的人喜欢呢?

还是觉得自己喜欢你是因为你优秀,而优秀的你居然也会喜欢我,那么你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值得喜欢的?或者有其他原因


2、为什么会选择和不喜欢不讨厌,喜欢你的人在一起呢?

是因为你觉得你可以不需要付出太多感情,甚至想怎样就怎样,只用享受他对你的好就可以了?

还是觉得就算交往以后,你随时有意见可以随时走人,反正你也不是非他不可?


  • 回忆童年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没有被爱过的人,遇见爱会恐慌不安


 1、自己在童年时期是否被爱的亲人拒绝过

 2、以前有过对“爱”的人投入感情,然后不愉快的经历

 3、生长环境中,自己被比较严厉的对待,总觉得自己是不够优秀,不够有魅力的?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做《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电视剧里一直贯穿一句话“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于是里面两个主人公即使很相爱很契合,一直忍不住靠近,却总是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没有在一起,浪费了很多时间。  


有些事情,我们是可以勇敢一点的,没有尝试过,为什么就肯定自己不会成功呢?


从现在开始,不妨好好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真正的需求,好好的爱自己,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爱的,你是值得在喜欢的人面前做你自己的!



Melody曾婷:优质回答者/壹心理认证作家

她的主页


当你勇于在这里提问的时候,就是好的开始。敢于正视困惑,是最关键,也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第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关于情感的基本心理基础和理论。


依恋理论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类之间自然情感连接的领域。从在原生家庭的情感连接开始,我们怎样被养育,被照顾将很大程度影响成年后的恋爱对象是如何相处的。


心理学家Bowlby和Ainsworth提出,婴儿的需要被满足情况将左右他们的“依恋类型”,而这样的“依恋策略”如果未加观察,将很容易伴随终生。


依恋类型有四种,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混乱型(焦虑 逃避)依恋。 


安全型依恋:这种模式下,人更容易表达自我的真实想法,更容易独处、独立。能够把生命中所有重要的关系按照优先级排序,画出清晰的界限。安全型依恋的人是最好的恋爱对象、家庭成员,甚至是朋友。他们有能力接受拒绝、承担痛苦。他们在靠近别人的时候很少会不信任对方,他们自身也是值得信任的。


焦虑型依恋:这种模式下,人对关系容易感到焦虑和紧张,时常需要伴侣通过表达爱意,来消除内心深处的不确定感。他们很难独处或者保持单身,经常陷入不健康甚至有虐待发生的关系里。


他们无法信任别人,哪怕他们很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可能是不理智的、不规律的、情绪化的,或者经常对别人抱怨异性,却又在内心深处渴望对方不断的给予,索取爱是他们惯常的模式。焦虑型依恋的女性居多。


回避型人格:这种模式下,人对他人极度依赖、同时却又自我为中心,并且经常不喜欢亲密的关系。容易患有承诺恐惧症,并且特别善于找到合理的借口从亲密状态下逃出去。当有人向他们靠近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压抑想逃离。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他们都会保持及时抽身的能力。在这个类型当中,男性的数量比女性多。


混乱型(焦虑 逃避)依恋混乱型依恋是混合了焦虑和回避两种依恋类型。这类人不仅仅害怕进入亲密关系或者作出承诺,他们也不信任任何试图靠近他们的人,有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尝试攻击的行为把对方吓走。这类人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被虐待的经历,或者一直被家庭所忽略。 


  • 第二,当我们对依恋风格有所了解,你可以思考一下,自身的潜意识,是在逃避,还是在焦虑一段关系?


“曾经也有我喜欢的人和我告白,我马上就跑了并且远离他。我感觉真实的情感让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你是会主动退缩和逃避的,真实的情感为什么让你害怕呢


沿着这个思维的轨迹,可以继续追问,是害怕他喜欢的只是理想中的你,不是现实中的你,担心他会在喜欢之后又离你而去,在“被抛弃”的可能性之前,率先选择了主动放弃,这样就避免了“被抛弃”的风险和痛苦


在现实中,有很多类似的女生和你做出同样的选择。她们很多是在童年或青少时期,有一段极没有安全感的经历,比如父母离异、婚姻不幸、去世,大体上是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充分的爱的滋养,以至于内心深处既渴望爱,又畏惧爱。


在爱来临的时候,既有甘霖滋润的幸福,又被更大的恐慌掩盖。于是,潜意识里的恐惧占据了上风,选择了主动放弃。因为不了解你的经历背景,所以提供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但是我也需要爱,所以会选择和不喜欢也不讨厌又喜欢我的人在一起。以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的,都是潜意识选择的。现在我醒悟了,却还想这么做。我该怎么办呢?”


在这一段里,你表达了对爱的渴望。

我们先普及一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个人发展阶段的理论


成年早期(18~40岁),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在恋爱中能够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估计你的年龄再20-30之间,正是埃里克森提到的“亲密感”建立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亲密关系,就会有很深的孤独和困惑感容易产生。


所以,这时候当你选择“和不喜欢也不讨厌又喜欢我的人”在一起时,也许思维里认定的是,我会比较安全。即使对方不喜欢我了,我的精神成本也很少,因为我并不喜欢对方。没有投入感情,感觉到自己的底线是不会受伤害。


潜意识里,是在用这种方式,来紧紧地包裹住自己的“安全感”。 

但是,这种方式,最终让你产生了困惑,难道感情只能陷入这种模式吗?

答案是“肯定不是”。


因为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什么


是建立在双方的坦率、真诚、灵魂的沟通、精神的共鸣基础上的,这样才能让双方同频共振,感受到情感交互的喜悦。你这样的选择,可能对对方来说,也是很难产生持久的喜悦的。因为他也会感受到你并没有深入地爱恋他


比较好的一步是你的思维开始松动了“现在我醒悟了,却还想这么做。我该怎么办呢?”

这里说明了三点,第一,“你愿意主动尝试新的情感模式,”第二,因为人的思维惯性是顽固的,导致“你还想这么做”。第三,“你该怎么办呢?”你在有意识有智慧觉醒地寻求外力的帮助。


人对安全感的执念,是到了紧抓不舍的地步的。而实际上,这样的安全感真的是这样构建的吗?

答案是不一定。


  • 当你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安全感”,也许可以开启新的思维模式。


第一,面对你喜欢的人,他也喜欢你,在经过对他的人品、三观等价值观念等最重要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后,你觉得可以尝试在一起试试,可以先相处看看


如果对方觉得不合适,不是愿意与之厮守终身的人,一个可能的风险是他提分手,问自己有没有勇气承受,或者这样的结果,不能印证“我不够好”“我配不上对方”“我没有魅力”这些思维的陷阱,小心掉进去。


只能说明的结果是“我和他不合适”“我体验了一段情感”“我伤心,但我相信未来有适合我的人选”“一段经验教给我成长”。这是成长型的思维模型。


人在亲密关系中,最终看见的都是自己,也是让自己觉察自我思维的开始。爱情里,如果你开始就选择了妥协,寻找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觉得有安全感,那么在接下来的亲密关系中,更容易陷入负面循环。


“看见”自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去试着更深层次地看见,你可以从阅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开始,更多地了解自己情绪、认知的来源;也可以尝试和身边正能量的朋友交流,打开眼界;当然,最重要的是,你敢于去面对自己喜欢的人。


如果压抑住自己的喜欢,很多情感就像憋在了高压锅里,没有释放,会是痛苦和无奈的。

安全感的最终来源,是接纳了真实的自己,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问题。或许你会看见不一样的视角和世界。

祝福你,勇敢的女生,先爱自己,再勇敢爱别人。



OMH1666:优质回答者

ta的主页


为什么人类会发生战争,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不同,因为不同,所以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我不知道你是谁,你可能是个威胁。


人接受不了孤独无法被理解的这个事实,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能够理解对方的这个事实,能够理解只是自己的误会,或者误以为别人是理解自己的


唯一能够做到互相理解的只有利用文化这个容器,或者各种各样的身份经验,但是作为个体的人生道路永远都只有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和他人重叠的人生道路。


这是一条充满孤独感的道路,谁都依靠不了。



赞赏
举报
xinli_3228

还可以

2019-05-02 · 回复
xinli_2344

真实感人,谢谢好文分享

2019-04-29 · 回复
xinli_2384

没有依据的主观分析

2019-04-1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