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理心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差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张图,让人不禁心生温暖:



这是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透过这一行为,我们看到的是善良、纯真、干净、美好。


网友说:“有同理心的孩子,是不会作恶的。”


反观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喜欢恶作剧、用铅笔扎人、扯人头发、爱取笑别人、抢夺玩具、攻击别人。


家长不屑一顾,还认为是孩子年龄小、天真无邪的表现。


然而无数新闻案例证明,很多由熊孩子酿成的大错,跟其缺乏同理心有直接的关系。


去年,长沙一名2岁女童被5岁的男孩强行抱回电梯里,按了18层的电梯。2岁女童踏上顶楼失修的护栏,坠楼身亡。


而这一悲剧的始作俑者小男孩儿仅仅是“觉得好玩儿”。


还有一个四年级男孩,从背后猛推孕妇,只因“想看看会不会流产”。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让我们不禁开始怀疑“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他们就像是什么事都敢做的“恶魔”,丝毫不考虑自身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是一堂必不可缺的教养课


在幼儿园,看到小伙伴哭了,有些小朋友不自觉地就会去问问他怎么了,关心地陪在他身边,或者抱抱他亲亲他,送上自己的安慰。


同理心,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去感知、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情绪的能力,泛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同理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善良有爱、坚强、抗挫、自我疗愈能力,都是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曾花了20年的时间,跟踪和记录了超过750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幼儿时期就善于分享、更有同理心的孩子,长大后很多都从好学校毕业,并获得了不错的工作;而那些不具备同理心的孩子不少都中途辍学,没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过活。


同理心,直接影响着孩子与外部世界的融洽关系与社会化水平。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从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支持。


同理心,也会让孩子更加积极乐观,更豁达,心胸更开阔,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而缺乏同理心的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欲望,很容易消耗别人对他的好感,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最终导致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下面这三点很重要。


1.  父母首先有同理心,孩子才能慢慢体会到同理心


电影《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养了好久的狗爱因斯坦在和爷爷逛街时被弄丢了,李玩发了疯似的跑出去到处找,情绪几近崩溃。


而爸爸却没有看到孩子对失去一个“好伙伴”的不舍与痛苦,只是评判她的行为,责怪她不懂事,不听话,甚至还动手打了她。


哪怕大人们对那个女孩说一句:“我明白,爱思斯坦丢了你很难过。”这样的话,也足以给孩子心灵带来一丝宽慰,让她的情绪平和一些。


一个孩子如果不被父母用同理心对待,他也无法发展出对别人的同理心。


生活中,父母应该常常带着同理心跟孩子沟通、处理问题,不要觉得孩子的情绪都不是什么大事。



比如孩子犯错了,或是表现出难过、生气、内疚等情绪时,不要动辄就高高在上地评判孩子,斥责他,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


放低做父母的姿态,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孩子的感觉,你会更理解他,懂得他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求,教育自然事半功倍。


就像孩子把碗摔碎了,一般的父母可能会骂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有什么用!”


可是有同理心的父母,他能看到孩子打碎碗时的恐慌与不安,首先会去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他没关系,接着教他如何拿碗才不容易摔。


孩子发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被重视、被理解,才会发展出对别人感受的重视与理解,学会关心他人。


2.  多与孩子讨论情绪和感觉,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情绪教育是培养同理心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讨论“感觉”、“情绪”这些内容。


“老师批评了你,你感觉有点伤心是不是?”

“刚刚我冤枉了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

“爸爸说好带你去游乐园,现在又不去了,你很失望对不对?”


孩子会逐渐明白,哦,原来那样的感觉就是“伤心”、“委屈”、“失望”,有助于孩子对情绪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接着引导孩子从关注自我到体会他人的感受。



你们不跟那个小朋友玩,他多孤独呀,肯定很难过吧。”

“要是你摔了一跤,别人只会笑话你,你感觉怎么样?”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什么感觉呢?这个时候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呢?”


他会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的影响,愿意体谅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理解和安慰。


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阅读绘本等方式,启发孩子的同理心,锻炼换位思考、感受别人感受的能力。


3.  保护孩子的同理心


当家长带孩子出去玩,遇到流浪猫或是路边的乞讨者,有些孩子会心生同情:“小猫好可怜啊”、“那位老爷爷肯定很冷”。


当孩子不小心把玩具掉到地上,不断地安慰:“哎呀把你摔疼了吧,对不起呀。”


这些都是孩子表现出同理心的时刻。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冷言冷语打击孩子,更不要过早地把成人世界里的各种价值观带给孩子,


“流浪猫脏死了,有细菌,赶紧走”

“你要不好好学习,就会变成他那样”


请好好呵护孩子天性中纯真、善良的珍贵品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孩子关心理解他人。



比如爸爸下班回家,“爸爸上了一天班肯定腰酸背疼,你要是去给他捏捏肩膀,爸爸肯定觉得很舒服很开心。”


“那个小孩自己迟到了肯定也很愧疚,你们可以问清楚迟到的原因,不能只骂他对吧?”


家长自己为人处世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要过于斤斤计较,做一个大度、包容、愿意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电影《奇迹男孩》中说:“当你不知如何选择时,选择善良永远不会错。”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就是培养一颗懂得控制情绪、尊重别人、善于倾听、善良的心。


有同理心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差。


公众号简介: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钱志亮工作室微信公众号(ID:qzlgzs

责任编辑 | Spencer、Claire


举报
小鲸鱼729cf1

我今天上课,就讲的调节情绪的,专门讲了同理心。感觉自己好明智!哈哈哈!

2019-04-19 · 回复
keyzoo

关键是大人自己也分辩不清悲伤,委屈,难过,懊恼,悔恨等等这些情绪,如何去引导孩子呢?情商高的父母,孩子的情商不会低,情商低的则很可能沿袭到孩子身上。

2019-04-12 · 回复
xinli_9803

能学习到东西

2019-04-0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