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是孩子情绪的一面镜子

data.name
李增芬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来源:清庵(lizengfen-11)
作者:李增芬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常常会有失去耐心、情绪失控的时刻,而孩子也在面临和我们类似的情况,有时他会失落、无助、愤怒、委屈、紧张,焦虑,他在开始接触这些情绪的时候,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甚至不确定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那么他身边唯一的可以给他情绪反馈和帮助的对象就是成人。

 

孩子在了解自己的情绪,但也在用观察环境的方式来启动内在的情绪反应方式。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在他的学生时代做过一个小实验。

 

他的实验对象是刚出生几天的小鸡。

 


第一次实验中,他把它们中的一只轻轻的捧起,然后死死的盯着它的眼睛,就像老鹰盯上猎物。等他把它放下来的时候,小鸡开始僵在地上不动,开始装死。大概1分钟后,才蹦起来,开始四下活动。这是一只小鸡在没有任何外界环境干扰下从害怕到恢复正常的一次循环。

 

第二次实验中,他同时吓唬两只小鸡,结果它们一起装死,大约持续了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两只小鸡装死的时间比第一次实验中单独装死时间要长得多。

 

第三次实验中,他在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让另一只在旁边闲逛,结果被吓的这只小鸡躺在地上几秒钟就蹦了起来。

 

所以,劳伦斯.科恩博士得出了结论:受惊的小鸡会观察第二只小鸡在干什么,以此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第二只小鸡正在欢快的散步,那么受惊的小鸡就像接收到了安全信号:它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样子,而且也没被吃掉,那么现在一定安全了,所以我可以起来了。如果第二只小鸡也在装死,那么受惊的小鸡就可能会想:虽然我没有看到老鹰,但也许它看见了,它不起来,那我也老实呆着别动。

 

后来劳伦斯.科恩博士姐姐的导师加洛普博士发现,小鸡们在镜子前面装死的时间最久,因为它以为镜子里的是另一只被吓坏的小鸡。

 

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成人常常充当了孩子的第二只小鸡的功能。

 

孩子从妈妈肚子里非常安全的环境里出来,一个人独自面临这么偌大的世界,千奇百怪,五彩纷呈。感到害怕、焦虑和紧张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成人突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出差或者旅游,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也会有一丁点害怕和担心。所以作为第二只小鸡的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陪伴,去理解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反应。

 

反观我自己,有一次在当第二只小鸡的时候,我先把自己吓坏了。孩子从恐惧中恢复的时间就变长许多。

 

那时,儿子不到两岁,打扫卫生时我发现家里来了老鼠,把沙发弄得一团糟。

 

这时候我的感受是愤怒和恐惧。

 

愤怒的是老鼠破坏了家具,对这种行为本身的无法容忍。

 

恐惧的是,从小被老鼠咬到过手指,那种疼痛的感觉像是一下子涌上心头。

 

所以,在觉察到家里有老鼠那一刻,我大喊大叫:家里有老鼠,家里有老鼠,快点来人啊!

 

结果站在旁边的儿子看到我如此夸张和激励的反应,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而后我们安慰了他,但是仍然没有多大的作用。当把沙发打扫干净之后,他说什么也不靠近沙发,还一直说有老鼠有老鼠。

 

等情绪平复下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内心对老鼠有一种那么深的恐惧,而这种恐惧让儿子接收到了,加重了他对陌生老鼠的恐惧。

 

于是,我选择直接面对这种情绪,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结果反馈给儿子。

 

我对他说:儿子,刚才妈妈发现老鼠来到了我们家,我感觉到有一点害怕和生气,我们不欢迎它来家里做客。它会把我们家弄得乱糟糟的。但是它一般不会伤害我们,刚才通过清理已经把它赶出了我们家,而且把它的洞口也堵上了。它再也不会来的。你看,妈妈现在可以很安全的坐在沙发上了。你要不要也来试试,让妈妈抱抱你好吗?

 

后来,等待了他好长一会,他才慢慢的靠近沙发朝我走来。

 

我抱着他坐了好久好久。

 

所以,当我们内心被恐惧和焦虑所挟持的时候,孩子也在某种程度上更恐惧更焦虑了。成人尚且那么无助,而他还得依赖成人才能生存,那对于他来说,就真的是无法想象的无助和绝望了。

 

当好孩子的第二只小鸡,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更加接纳。

 

很多人不理解,我可以和我的快乐、兴奋、喜悦这些积极的情绪做朋友,可是要我和痛苦、悲伤、抑郁、焦虑、恐惧、愤怒做朋友,这怎么可以呢?

 

是的,这很难,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去追求积极情绪,才容易忽略掉消极情绪带来的意义。而人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欣赏了高峰的美景,也得体验低谷的冰霜,否则,那些高峰的美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特别大的挫败,特别的无助和低沉。这些情绪这时候来是有原因的,让我看到自己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不足在哪里,体验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会让人在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有一个新的轨迹。


我想,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了解这种情绪的机会,我就告诉他,妈妈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败,这让我特别伤心,我想哭,哭一会会让我好受一点,你可以让我单独呆一会吗?

 

随后,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流泪,一句话不说,他在静静的感知着,然后帮我拿纸巾擦眼泪。

 

通过这样的片段是想告诉孩子,伤心和哭泣都不是问题,你想哭的时候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会有伤心流泪的时刻。

 

第一只小鸡看着第二只小鸡都可以哭泣,那么他也会明白,遇到挫败的时候,他也可以哭,可以做真实的情感表达。

 

第二只小鸡接纳了自己的情绪,第一只小鸡接纳相类似的情绪会变得更加容易。

 

区分开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才不会给孩子带来特别多的困惑。

 

两夫妻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孩子站在旁边看着,不知道做什么反应。

 

这其实是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时,妈妈说话了,你不能少说一点吗,把孩子吓着了。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就真的哇哇大哭起来。

 

也不知道孩子是配合妈妈的恐惧还是他真的感觉到害怕。

 

但可以确定的是,妈妈这时是恐惧的,她害怕爸爸吵得那么厉害,害怕受到伤害,甚至感情破裂等等,但是她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把这种情绪转接到孩子身上,成为终结这场冲突的一种方式。

 

也许孩子是害怕的,他害怕的是爸爸妈妈会伤害到对方,害怕他们两人不开心,但是小小年龄的他是没办法确定这种感觉的。所以一方面,父母需要先确定自己的情绪,尽量直接表达,同时也帮助孩子去确认他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感知这种情绪给他带来的是什么感受,引导孩子更好的去面对。

 

如果孩子陷入到自己和妈妈的情绪中无法正确的区分,那么他的成长之路会充满特别多的困惑。但妈妈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情绪,比如,这是我和老公之间的事,我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无关,那么就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是我们现在相处有点不愉快,需要处理一下,你能先自己去玩好吗?

 

这样第二只小鸡就很好的把第一只小鸡隔离开来,让第一只小鸡可以安心。


你的情绪稳定,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方向。

 

当一个妈妈内心有着从小被人欺负的委屈感和耻辱感,并深深被藏在不见阳光的地方时,那么她的孩子也会接收到这些信息。

 

别的小朋友轻轻碰一下他,刚开始他不会在意这些,但是妈妈会告诉孩子,你不能被欺负,一定要打回去。

 

所以这样的孩子,会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举动,哪怕一点点摩擦,都可能演化成特别巨大的冲突。

 

这其中,就涉及到妈妈对自己情绪的不了解。

 


妈妈内心一直有着委屈感没有被看见,那么她很容易在别人的行为中看到对她的不公平,对孩子的不公平。

 

孩子通过她的情绪表现可以觉察到别人对他的恶意,他就会常常处于一种不安状态里。

 

有一次,有个孩子打了我儿子一下,我看见了,在旁边观察着儿子的做法和反应。那一下应该不疼,但他不确定自己应该怎么办。他扭头看看我,我也看着他,很平静,没有说话。我想等着他自己处理。

 

结果他扭头过去,什么也没做,就当没事发生一样继续和那个孩子一起玩。即使他们之间偶尔会有推嚷,但当这个环境让他感觉很安全时,那么他就会很安心的享受这个环境。

 

当好孩子的第二只小鸡,其实对每个成人都很不容易,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情绪要处理,要应对孩子带给我们的情绪,还要帮助孩子去管理他们的情绪,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但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当好自己的第二只小鸡。


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

排版:Survival


赞赏
举报
xinli_2520

作者值得一万个赞

2019-04-10 · 回复
xinli_6120

同样经历

2019-04-1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