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剧本,你才能真正开始生活

data.name
Joy ...

认证作家
文:Joy Liu
来源:繁荣成长工作坊(ID:Flourishing Party)


大概一两年前,有来访者找到我,说她每次在男朋友不理她的时候,就特别抓狂,甚至会去对方公司的楼底下等着,她自己非常不喜欢这个状态,但是又觉得无能为力。

 

就好像有股神秘力量驱使她一直去联系对方,不停打电话,虽然对方一个都没有接,但她还是会不停打。一次次想要跟对方沟通,虽然对方一次次都没有给她回应。她告诉我,对方越是不回应她,她越是更加努力地想要得到回应,于是就变成对方越不接电话,她越是想疯狂地打给她。她特别无奈地问我:“Joy,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病?

 

无独有偶,去年又一位来访者,也是个姑娘,找到我说每次她和丈夫吵架,丈夫如果不理她,她会特别崩溃,如果丈夫说他想要自己安静一会,她会不断尝试着跟他讲话,对于丈夫的缄默不言和没有回应,会让她特别难受,然后更加努力地想要对方跟自己说话。

 

我在咨询中会告诉姑娘们,她们没有什么“病”,这些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我自己也有过那种很抓狂,就是想要对方说话,想要对方回应的时候。

 

今天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包括很多其他的,让我们一直在惯性反应中的事情,然后尝试着邀请亲爱的你去一起探寻一下,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和自由。

 

 

01

你在写一个怎样的剧本?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里,是有很多剧本的。


比如关系“应该怎样”的剧本,比如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剧本,比如如果我需要自己的空间,女朋友“应该怎样给我空间”的剧本,比如如果我生气了,男朋友“应该怎样哄我”的剧本。


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剧本叫做期待。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在社交网络上说一个男生的“求生欲很强”,大概就是说,如果女朋友生气了,他会按照女朋友期待的那样去哄她,而当我们说一个男生“求生欲不强”的时候,大概就是他完全没有顾及女朋友的期待,没有按照她的剧本演。

 

今天好朋友跟我说了一件小事。她跟男朋友说她最近状态不太好,结果男朋友说:“那你自己调整一下。” 我立刻理解了让她沮丧的地方:如果换作是我,跟男朋友说最近状态不好,当然是期待被关心一下,被询问“宝贝,发生了什么呀?”或者“怎么回事呢,跟我说说呀!”,再或者“我怎么做,你会好受一些呢?”。


我们期待的是这样的回应,结果对方却丝毫不领风情地说“那你自己调整一下”,我们觉得自己当然有充分的理由生气,是的,我们的确有充分的理由生气,换作是我,也非常不爽。

 


同时我也在想,我们的这种被辜负了一般的愤怒,对方没有按照我们期待的剧情,去演绎我们想要的关系的情境,是否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束缚和捆绑?

 

换句话说,这个剧本不仅仅我们在要求对方在演绎,也在要求我们自己在演绎。

 

比如在吵架的剧本里,可能我的剧情就是:我们有了冲突,但是彼此冲突之后立刻就都把关系放在第一位,很快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一边,听听对方的视角,然后去理解彼此。


这是我脑中一个特别理想的剧本,一个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演绎的剧本。

 

但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吵架了,我在按照剧本演,在冲突过程中,我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一些,然后想要跟他沟通,结果发现他还在气头上,根本不想跟我说话。


这个时候,我的剧本,因为对方的不配合,所以根本进行不下去。本来我已经消气了,结果因为对方的不配合,我又一次怒火中烧,然后升级版的冲突可能就出现了。

 

所以这个剧本,其实不仅仅在规范着对方应该做什么,也规范着我们自己。我们觉得对方没有配合我们演绎我们的这个理想剧本,所以我们自然要生气,要愤怒,要沮丧,要难过,要感觉到被辜负。


但是我们忘了,这个模式化的情绪反应本身,也成为了剧本的一个部分,在一次次地被演绎着,在每个相似的情境中被启动,然后自动化地演绎下去。

 

所以开头那两个故事里的姑娘们所经历了,如果从剧本这个比喻的角度看,就是有一个强大的剧本在进行着。每次遇到相似的情境,这个强有力的,被演绎了很多次的剧本,就进入到了自动运行的模式中,似乎就像是一股神秘力量一般,让我们停不下来,又觉得万分痛苦。

 

 

02

这些剧本是怎么来的?

 

 那么,如此强大的剧本是怎么来的呢?

 

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它来源于我们过往的很多关系,如果视角再大一些,它来源于我们所生活的文化。

 

就像男性从自己的父亲或者成长过程中其他男性角色那里,学会了用沉默表演愤怒和其他情绪一样,女性也在自己过往的关系中,学会了一个女人是如何表演情绪。

 

我用表演这个词,可能会挑战一些读者,但这个词的意思是,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我们的情绪并不是所谓“天生”或者与生俱来的,它们是我们在关系中不断练习,最后形成的一种关系中的表演。

 


你可能会反驳说:不是啊,我的情绪都是很自然,很真实的,它们怎么会是表演呢?


这就像是你学习开车或者游泳一样,当你已经成为一名老司机(字面意思),或者一个娴熟的游泳者的时候,开车或者游泳这件事情,同样是自然,真实的,但它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你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最后它们才变得如此自然,就像你生下来就会一般


情绪也是如此,你在关系中反复演绎,反复表演你的愤怒,悲伤或者抑郁,它们就成了你以后“自然”表达的一部分。

 

那么既然情绪的剧本是如此得来,我们关于人生的更加宏大和复杂的很多个剧本,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比如你对理想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构想,可能就来自于我们的主流文化。从前爱情这个词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封建婚姻讲求的是门当户对和搭伙过日子,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符合这些的,就可以称之为“好的婚姻”。

 

现在我们对爱情的构想,可能来自电影,电视剧,小说,其他的书籍,我们每天接触的文章和自媒体,我们看到的身边其他人的关系,我们父母的关系,我们过往的亲密关系,等等。

 


我们就像是建构一座城堡一般,一砖一瓦地构建着我们爱情城堡的模样。它是如此精细,精细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到一餐一饭你们应该如何做,应该怎么分工,应该怎么一起吃,晚上睡觉前应该有什么仪式,应该怎么睡觉,甚至谁躺在床的哪一边;大到你们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你们应该怎样去养老,怎么去帮助彼此实现梦想。


所有这些细节,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被你建构在这座城堡里。

 

这些剧本慢慢就有了它们的生命力,开始影响你们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回家,期待伴侣已经做好晚饭等他,那当他发现伴侣并没有做饭,甚至也没有回家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感到失望或者愤怒;如果一个人在生气了之后,期待伴侣用道歉,并且详细地说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这种方式哄她,结果伴侣说他也很生气,那么她就很可能会觉得难过,失望或者愤怒。

 

有时候,我们的剧本有如此可怕的力量,以至于我们在知道明明会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的情况下,仍旧感觉停不下来,用尽各种方法来让对方演绎我们的剧本。

 

可是我们忘了,一个剧本本身是死的,是没有创造性的。它在很多时候,是脱离当下情境的,并且很多时候是无法被实现的。当我们让自己和对方都只能按照已经写好的剧本去演绎时,关系就失去了它本来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也失去了回应当前情境的能力。

 


03

走出剧本,你才真正开始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这些剧本,有的可能的确已经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部分(比如我们就是在现阶段需要一段彼此陪伴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完全放下剧本,而是灵活地看待剧本,让剧本松动,并且让我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里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相信每个剧本的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和脉络。就像上文中说的,这些剧本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文化和我们过往的关系,我们对于关系或者生活按照剧本演绎的渴望,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传承。

 

比如我们希望结婚的时候可以有婚礼,我们希望节日的时候可以出去约会或者互相送礼物,我们希望每天能有跟彼此走心交流的时间等等,我觉得这些剧本,期待和希望,它们本身都是特别美好,并且对我们有意义的。

 

同时生活可能真的无法完全按照剧本演绎,就像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失望,多数时候是生命情境并没有按照我们的剧本走,而是有了完全出乎意料的走向。


比如你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希望两个人可以去旅行,结果他说他有个重要的项目当天走不开,比如你希望今天他给你打个电话,但他就是给忘了,甚至他就是不想打给你。再比如你想要跟他一起看一部你特别喜欢的电影,而他表示并没有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对方的这些行为,解读成对我们的忽视,不在意,甚至是不够爱我们。我相信当然有这样的情况,同时,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在当下的情境中,对方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给予我们回应。很多时候,我们的剧本对于对方来说也是陌生的,不熟悉的,甚至难以理解的。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问问我们自己:通过邀请对方演绎这个剧本,我们真正最在意的和我们真正想要这个剧本表达的,是什么?


就拿结婚纪念日这个例子来说,如果这天想要一起去约会或者旅行,是为了庆祝彼此的爱情和在一起的时光,也为了表达对彼此的珍视,那么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替代吗?

 

如果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紧紧抓住的,死活要对方完成的,那个已经写好的,规定死了的剧本,我们就可能给关系新的可能,也给自己和对方自由。


回到最开始两个来访者的例子中,如果在发生冲突或者吵架了之后,伴侣选择沉默的方式,不回应自己,而我们的剧本中又是对方必须回应的一个剧本,那么除了自己抓狂和不断尝试让对方回应之外,我们的关系,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当然有!演绎这个剧本,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也许是为了尽快结束冲突,也许是想知道对方也在乎自己,也许是为了安慰对方,等等。


不管是什么意图,我们都可以跟对方商量一个(或者很多个)新的可能的剧本:在对方能做到的范围内,他可以做些什么来让我们知道他是在意我们的,他的沉默并不是一种冷暴力或者对我们的惩罚?


我们如果不去强制对方给我们回应,还可以做些什么,能够帮助冲突尽快结束?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跟对方一起商量和探索的。

 


  •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想写一个怎样新的剧本?

 

如果过往对于别人没有按照我们剧本演绎的情境,我们都会立刻表现出失望,愤怒,委屈的情绪,那么这个情绪剧本,是否还有新的可能性?我们是否容许自己去演一个新的剧本?

 

有没有可能在下次对方没有演绎我们的剧本,或者没有配合我们时,我们从愤怒转为好奇?有没有可能我们问问对方:你的回应挺有趣,我想知道你怎么想到说这个呢?

 

或者下次对方没有回应的时候,除了自己委屈的大哭或者疯狂地想要联系对方,我们重新写一个什么样的剧本,会让自己更加自在和自由?

 

生命情境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不断对当下的情境做出回应。而剧本,既然是一个已经写好的东西,就失去了它的创造性。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ohn Shotter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生命被卡住,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对于此时此地的独特情境,做出创造性的回应。

 

我想拥有自由的,丰富的,充满生命力的人生,就需要我们看到自己的剧本,让剧本松动,让我们的城堡瓦解,甚至是彻底放下某些部分的剧本。

 

亲爱的你,放下剧本,去开始真正的人生吧!你也许会发现,所有的意外,都隐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简介:刘双阳(Joy Liu),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繁荣成长工作坊创始人,壹心理签约讲师,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对话项目助教。壹心理,张德芬空间专栏作家。累积个案咨询时间超过2500小时,带领团体超过2000小时。擅长领域:亲密关系,家庭治疗,职业咨询,团体咨询等。

责任编辑:Spencer 沐风

举报
阿瑞

有时候人也是需要这种剧本的 没有了期待 那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觉得最好的就是能改写我们的剧本 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2020-11-07 · 回复
mindyC

《走出剧情》
没有期待,便没有了无名火

2020-09-26 · 回复
  • mindyC
    爱在黎明破晓 Lv0  小虾米
    回复 mindyC : 加了书名号,想出书吗
    2021-02-19 · 回复
匿名

我觉得最可怕不是我们希望对方按着自己的剧本来写,而且让自己的人生按着剧本来写少了真实性,也多了寂寞

2020-09-2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