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突然变得很粘人,这样做就对了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凌想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

1


许久不联系的表嫂前两天突然给我发微信:宝宝半夜睡不好,频繁夜醒怎么办?


我努力回想了好久,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又删,删了又敲,也没能想出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只能回了一句: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或者晚上没吃饱呢?


一问一答间,表姐一肚子的苦水就倒出来了:


孩子刚满个月,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很乖,作息十分规律,吃饱就睡,睡好就吃,不哭不闹,天使宝宝大概也就这样吧。


可最近一个星期,天使宝宝突然转了性子,总是扯着嗓子哭:哄睡觉哭,喝奶要哭,就连换个尿不湿也要嚎一嗓子。


心力交瘁的表嫂只能孩子一哭就抱着孩子抖,抖睡着了往床上一放就醒了,再抱起来继续抖。


然后,一大一小就这样靠着床头睡着了。


请教月嫂、问有经验的宝妈,有价值的建议没有得到几条,鸡肋的婴儿安抚产品倒是买了一大堆。


最后在医生的提醒下,才恍然大悟:


最近两个星期,表嫂忙着自己的事情,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奶奶在带。喝奶、睡觉、拉臭臭的时间都变了,孩子一下子就慌了,整天都想着抓住妈妈不放,用各种哭泣求抱抱。 


2


想想我前一段时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时儿子一岁半,刚好春节,老公加班脱不开身,父母又盼着我回去,无奈之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地往家奔。


好不容易到家了,以为可以放松一下,可谁知,在家听话懂事的儿子就跟同时被哭闹、胆小、黏人这些让人抓狂的特质附体了一般:


最爱满地跑、到处撒欢的儿子好像突然不会走路了,全程黏在我身上,比涂了502胶水粘得还紧。


玩具、零食齐上阵,终于解放了双手。然而高兴不到半刻钟,立马就会跑过来举着双手求抱抱了。


撒娇黏人还可以忍住,但是连饭也不爱吃了就真的是让人崩溃了。


不论是早中晚餐,总是吃不到两口就再也不愿意吃了。


耐着性子,好声好气地讲道理、劝着哄着:宝宝,要吃饭饭,不然晚上会饿的。


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嘴里嘟囔着:不吃不吃。小手还配合着把碗往外推。


实在忍不住,想要暴力解决。手刚举起来,还没有落下,立马就是撕心裂肺的一阵接一阵的嚎哭。


看着憋得通红的小脸蛋,再也舍不得动手了。


原来,突然换了看护人,突然改变了环境,都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


尤其是03岁,是宝宝安全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宝宝很容易把新的改变理解为:自己被“抛弃”了。


所以,他们只能大哭大闹地抓住熟悉的人,拼命地给自己拉扯回一点踏实安稳。


3


比尔盖茨说:教育是伴随终生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给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有稳定的情绪和强大的内心,自信、乐观、温和,也更能抵御外界的风风雨雨。


就像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说的,那些有“安全感连接”(爱父母并信任他们会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孩子,往往是走得最远、最富有探索精神的。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内心一直不能获得满足,会惊恐、害怕、不自信、害怕被抛弃,把精力一直用在寻找外在的认同。


成人后,人际关系、两性关系都会受到影响,以至于无法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


一个内心忐忑的人,不用风吹雨打,自己就会凋零的。


心理学家说: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其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爸爸妈妈,可以尝试这样几个小方法:


1、培养宝宝规律的作息习惯并坚持遵守。


宝宝讨厌变来变去,有了规律的作息,宝宝就能预测什么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也知道这个时间自己应该做什么,就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有一段时间,豆豆的老公接了一个新项目,晚上挑灯夜战。家里面积小,那个灯光会照到女儿的小床上。


女儿睡觉就特别困难,明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哈欠连天,就是不肯入睡。即便抱在怀里好不容易有点睡意了,还没放到床上就醒了。


反反复复,差点没让人崩溃。


2、尊重宝宝,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


当我们觉得委屈恐慌,想要流泪的时候,身边的人愤怒地告诉我们:“不许哭”,可能只会让我们更加紧张和害怕。


所以,当孩子感到委屈和无助的时候,适当的哭泣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能够及时排解出负面的情绪。


昨天晚上,看朋友文文发了一个自家宝宝的视频,配文是“猫狗都讨厌的年纪”。


视频里,刚两岁的宝宝手里抓着玩具哇哇大哭,拍视频的妈妈一直在旁边强调“再哭就不是乖宝宝了,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听到这话的宝宝不仅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加伤心了。


我们如果遇到特别伤心的事情,大哭一场后,心里往往会畅快很多。宝宝也一样,哭泣也是他们排解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遇到宝宝哭泣时,我们只需要平静的接纳,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千万不要说“再哭就不爱你了”诸如此类的话语。


3.用行动给宝宝建立一个“安全屏障”,让宝宝始终觉得有安全感。


当宝宝被欺负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让宝宝从内心感到跟父母在一起时是安心的。


小时候,我有次在放学路上被邻居大妈拦住,说门口果子少了,是不是被我们几个熊孩子偷偷摘走了。


我本来没有做过,也被大妈的气势吓得战战兢兢的。


这个时候,听到动静的妈妈冲出来说:不是我家妞妞偷的,我家妞妞不会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我相信她。


有了妈妈的支持与信任,我瞬间心里有了底气。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爸妈都是站在你这边的”。爸妈的认同与信任,让孩子内心觉得跟爸妈在一起是安全的,他们始终是我的安全屏障。


4. 听话的宝宝各不相同,但调皮的宝宝都是一个套路。


以前看《爸爸去哪儿》,那么多小朋友,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林志颖的儿子Kimi


跟爸爸在一起的Kimi乖巧、听话,爸爸交代的任务都能很好地配合伙伴们完成。


然而,离开爸爸的Kimi简直跟变了一个人一样:任性、哭闹、黏人,不愿意离开爸爸。


这个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要“换爸爸”,由别的爸爸来照顾孩子一段时间。


大部分孩子开始都会有些排斥,但经过爸爸们的安慰,基本都接受了这个安排。


Kimi对于这个安排却是始终不能理解,一直用哭闹和撒娇去试图求得爸爸的理解,希望能够不离开爸爸。


在他心里,离开了爸爸,不管跟谁在一起,都始终觉得没有安全感。


就连林志颖自己也说,很多人会觉得小孩子不懂事,但其实他们是懂得的。他在面对陌生环境,或者需要和父母分离时,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会选择用哭闹、撒娇或者其他极端方式去反抗。


父母就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安全感,并不是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危险,也不是帮助孩子屏蔽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所有危险。


而是让孩子明白,即使遇到了危险,他依旧可以快乐、安心并且一往无前。


因为,背后有父母这个安全保障在。


作者简介: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专注儿童心理,帮助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举报
xinli_518

很感动,总结的很好,很受用👍

2019-03-1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