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值得被原谅的

data.name
周周

认证作家
文:周周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原文标题:奥斯卡获奖短片“包宝宝”揭示:父母,是最值得被原谅的


今天看了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短片“包子”,里面清晰的呈现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遭遇很多负性的评论,说中国父母不懂教育,只会过度保护和控制,给到孩子的只有束缚没有爱,孩子们多可怜等等……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影片的母亲不是不懂教育,而是另一个大的原因,是她不幸福。教育和其他工作不同,考验的不是方法,是你自身的状态。

 

一个母亲如果自己需求没被满足,她何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中国要振兴和改变家庭教育模式,莫过于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孤独无助的母亲们。让她们活出生命质量,孩子无需任何科学教养,都能自动健康成长。


社会正在兴起家庭问责制

 

过年和父母聊天,提到现在养孩子的艰难,说以前一个母亲可以抚养三四个孩子,现在三四个大人抚养一个孩子都觉得筋疲力尽。

 

环境在发生改变,一切看似比以前更便捷,但也因此,养育孩子的要求从保证温饱,上升到一定要培养成才。

 

自从西方教育理念引流到中国以后,社会的价值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父母能够效仿西方父母,营造平等和民主,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他们真正意义到达健康发展的标准。


 

而另一面,当孩子的某些行为不符合规范,影响到集体和环境的利益,甚至只是成绩跟不上班级的要求,家庭就理所应当的受到问责:

 

  • 你是不是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 你是不是打骂孩子了?

  • 你是不是没有给孩子树立规则?

  • 你是不是没有引导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和梦想?

  • ……

 

是的,孩子是家庭的产物,人格和习惯都是在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下建立的。因此,当孩子的表现略有瑕疵,父母就成了第一责任人。


当父母受到批评,

有谁了解他们的感受?

 

最近读者C找我咨询,原因是孩子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导致老师来投诉,甚至暗示他们要转学。

 

至于孩子话多的原因,老师直言不讳说是家庭规则建立不够导致的,言下之意就是父母太过纵容。为此,C特别的焦虑,一来黔驴技穷不知道如何帮孩子,二来为没能培养一个“合格”的孩子感到自责。

 

找到我的时候,她甚至问我:需不需要自己辞职,去陪伴孩子上学?我听了真的很心酸。她也透露孩子的爸爸也因此焦虑到失眠。

 

其实这样的经验我也有过,我的孩子原来就因为分离焦虑导致学校适应不良,那时候我的状态和C别无差异,无助,焦虑,恐慌,我甚至想到,只要孩子能带着笑容上学,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天下父母,其心别无二致,一旦有了孩子,就是在用尽自己的心血付出爱和关怀。然而,如果要论付出和回报比,是很容易挫败的,因为抚养是个精细的过程,不是单一论财力和能力,而是综合这些再加一条,就是要论父母的心力。


 

这个“心力”是指父母是否有健全的人格,对养育足够有信心,以及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付出爱的行动。

 

然而残酷的是,这个标准,一半以上的人达不到。

 

因为就人格健康这一点上,必须追朔到我们祖上三代,都有健康的人格,都有健康的童年。

 

要知道我们的祖先们都经历过战争和灾荒,就算这些都没有经历,也是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所以我们的基因里自带祖先们因对抗恶劣生存环境的恐惧和焦虑因子。

 

如果不做特殊处理,不去自我成长,要肃清过往几代的情绪影响,谈何容易!


3

全社会都在关心孩子的未来,

鲜有人会关心父母的状态

 

前几年中央台有个叫做“镜子”的节目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我也一度诟病里面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不当”教育。

 

然而某一天,当我和一个朋友讨论说,那里面一对夫妻整天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忙着吵架,导致这个孩子每天都在混乱和孤独之中,难怪会发展出网瘾。


 

当我在评判那对父母的时候,我全然是站在社会的角度,也是出于对孩子的怜悯,却忘了他们的父母也是血肉之躯,也在经历生活的挣扎。

 

我的朋友说:有没有人想过他的父母是不是有意这样做的呢?比如有意的吵架给孩子看,有意的不开心,有意的不关心孩子……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是的,我们在一味指责父母的同时,有没有人给过父母一丝的理解和关怀呢?


批判父母,并不能让孩子得到好处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女人怀孕的时候,从家里人到社会,都会给与很多的关怀和保护,因为知道孩子在妈妈腹中,他的成长状态和妈妈的身心状态直接相关联。

 

可一旦孩子出生,所有的焦点就从母亲转到孩子身上,是否吃饱穿暖,是否舒适愉快,一旦孩子出现状况,没有人关心母亲发生了什么,却反而会质问母亲:你是怎么带的?

 

当孩子逐渐长大,这种状况更甚,社会到处装有隐形探头,你的孩子的成长如果很顺利还好,如果不够顺利,就会受到很多的窥探和评判。


 

父母惩罚孩子不对,打骂更不对,不能指责,不能欺骗,不能宠溺……

 

当集体潜意识一直在强调这些“不能”的时候,父母们就自动内化了,当对照到自己生活里,发现自己也曾犯错了之后,内心就开始给自己打×,就开始否定自己做出的一切。

 

殊不知,当父母开始否定自己,往往是孩子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因为原本父母应该给到孩子的力量,都用来攻击自己了。


教育的前提

是父母能自己幸福起来

 

再回到短片“包子”,假如我们换个相反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出,这个母亲为什么要紧紧缠着自己孩子?为什么要控制孩子?为什么离不开自己孩子?


因为她婚姻不幸福所以孤独,她足不出户所以得不到他人支持和陪伴,她没有生活目标和乐趣所以缺乏自我价值,那么依照这个线索,我们就知道她需要的不是改善养育方法,而是她活出自身的生命状态。

 

第一:维持幸福的感情状态

 

很多家长在本末倒置,认为家庭重点是孩子,所以夫妻都掏空自己去喂养孩子,其实这样只是在物质满足,孩子的精神会匮乏又内疚,因为牺牲换来的是亏欠,他无以为报。


只有当父母能彼此恩爱,或者分离了却能享受单身状态,父母身上都没有怨气和委屈,孩子不必为父母生活质量担忧,他的能量和动力才会很充足。

 

第二;父母是热爱生活的

 

我的一个朋友,他和老公工作普通,收入并不高,但孩子特别健康优秀,原因是他们都热爱生活。母亲喜欢厨艺,父亲喜欢打蓝球。

 

母亲花样百出的做早饭,孩子每天胃口和心情都很好,父亲经常带着孩子打球,孩子精力充沛,学习就很棒。

 

很多读者问;如何培养孩子兴趣啊?

 

其实根本不需要培养,你自己多点兴趣爱好,做给孩子看,孩子的兴趣就会出来了,甚至会活得更精彩。


 

第三:父母喜欢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这也是好多父母的困惑。

 

除了经历一些创伤性经历,比如被恶意打击或经历比较大的挫败。孩子的自信是被父母传染出来的。

 

父母昂首挺胸,孩子就不会畏畏缩缩,父母铿锵有力,孩子就不会声如蚊虫。


换句话说,当父母喜欢自己的样子,认可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就解决了一个终极问题,他对孩子不会有焦虑和担忧,孩子就一定能在放松自如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超越父母,活出自我的。


就像影片最后那样,当父亲不再是家庭的过客,母亲就有了基本的安全感,继而就能带着笑容去面对孩子,并且内在有高质量的母爱流淌出来。


作者简介:周周 / 心理咨询师,用爱和智慧去理解生活。作者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赞赏
举报
匿名

原谅父母,和父母和解,也是一种智慧

2020-01-03 · 回复
小鲸鱼56a723

怎么才能和母亲和解 经常作梦被母亲骂哭 又回到孩童时候。离的远 害怕亲情没有 不知道怎么办

2019-12-27 · 回复
尔见青山多妩媚

可是如果我的父母从小就焦虑 而且不但自己焦虑 还时常把这种焦虑化为辱骂和暴力 我应该怎么办?

2019-12-06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