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看着云淡风轻的改变,于你而言却是内心的惊心动魄

data.name
meiy...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
文:meiyayibu
来源:meiya(ID:OneStepUp)
原标题:那些别人看着云淡风轻的改变,于你而言却是内心的惊心动魄


-01-


分享两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A先生今年50岁,他23岁时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很快就结婚生子,婚后的表现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妥妥的一枚“渣男”。


他嗜赌成性,白天工作,晚上就出去打麻将,不到深夜不回家,常常一个晚上就输光了半个月的工资。全家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为了生活,老婆带着年幼的女儿出门摆地摊补贴家用。因为赌博的事情,A和妻子也常常吵架,夫妻感情不和。


A不仅有赌博恶习,还喜欢喝酒,喝了酒就会在家里骂人、摔东西。妻子、孩子看到他喝酒或者请客吃饭就很害怕。整个家庭常常笼罩在一种可怕、压抑的氛围中。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4年,孩子上中学的时候,A先生查出了胃癌,还好是早期,可以做手术治疗。那段时间,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向亲朋好友借钱,还在医院跑上跑下,照顾、陪护,孩子也常常学校、医院两边跑。


那几个月好像是全家人最艰难的日子,但也是全家人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日子。


癌症治好后,A先生整个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他不再赌博,也减少喝酒的次数。开始把关注点放在努力挣钱和经营家庭上,学习对妻子和孩子付出爱。他和妻子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开始慢慢改善。


3年后,他们不仅还掉了当初看病欠下的钱,还换了三居室的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常常能够引发一个人的觉醒体验,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患了癌症就是这样重大的生活事件之一。


有的时候不用亲历癌症,看身边亲近之人的人际机遇,也会促使我们重新去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B女士就有这样的经历。


她结婚13年,刚刚过了40岁,她和丈夫当初是闪婚,因为两个人年纪大了,在双方父母催逼之下,就草率结婚了,以为爱情可以培养。婚后却发现两个人不仅无法培养出爱情,性格、三观也不合。


  • B性格温和,做事讲究计划和有条理,丈夫脾气暴躁,做事冲动又随性。

  • B遇到事情喜欢沟通,丈夫却总是回避沟通。找他说事情,总是“嗯”、“哦”之后就没有话语了。

  • B喜欢看文艺电影,喜欢旅行,喜欢富有情趣的生活。丈夫只喜欢工作、加班,不然就是宅家里看国产抗战剧。

  • 他们经济条件不错,但是丈夫却极度节省,夏天都不愿意开空调。


这么多年,他们两个人完全没有共同话题,在一起除了谈孩子,无话可说。就算是吵架,丈夫也是对她冷暴力相向,要么一个星期可以不和她说话,要么一说话就是骂得很难听。性生活前几年的时候一个月还有一次,后来索性连这一次都没有了。


孩子小的时候,尽管是丧偶式育儿,B一个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但是考虑到孩子还小,她一直没有提过离婚,但是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离婚的念头就不断闪现。尽管B是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但是骨子里仍有很传统的部分,觉得尽管婚姻质量很差,也总好过离婚自己一个人过。


B纠结要不要离婚快5年了,还是没有下决心离婚。但是父亲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却促使她做出了离婚的选择。


B的父亲是个事业型男人,工作上很能干,但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在家里对妻子颐指气使,没有好脸色。家务、育儿都是妻子一个人承担。


B的母亲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家庭占据了她太多的精力,她在工作上只求安稳,退休后能有一份退休金。


多年来B的母亲又做家务,又带孩子,和丈夫的关系也不好,为家庭的付出还不被丈夫认可和尊重, 即便丈夫退休了,夫妻之间常常也有很多的冲突和争吵。


父亲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后,母亲的日子似乎更难了,每天都要照顾父亲这个病人,没有自己的生活,昔日的同学、同事经常去旅游,参加一些社区的老人活动,而母亲只能困在家中照顾生病的老伴。


B以前觉得自己的婚姻会和父母的婚姻一样,吵吵闹闹凑合过一辈子,和大多数人的一样。


但是父亲生病这件事,让她重新思考“女人这辈子要怎么活才值得?” 


她不想像妈妈一样,一辈子被困在一个不幸的婚姻里面,没有为自己好好活过。她觉得自己现在还可以选择,到六七十岁,她还有二三十年的生命,如果离婚后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也不枉此生了。


于是,40岁的B提出了离婚,开始了单亲妈妈的生活,虽然前路未知,但是她感受到一种重新开始,为自己而活的快乐,浑身充满了轻松和力量。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说:“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学习如何好好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死去,同样,学习如何死去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


有的时候,患重大疾病,直面死亡的经历会促使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引发深度的自省,从而获得人生很大的改变。


A和B的改变恰好就是这样的。他们的改变看起来都有一些戏剧性,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那种巨变。这是一种迅速而重大的改变。而现实中,还有一种改变更为多见,那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于当事人来说依然惊心动魄。


-02-


一个社交恐惧的来访者和我谈到她第一次克服恐惧,在电梯里和一个男同事打招呼,说一声“早上好”时的感受。


她说,“那一刻所有的人看到的我是云淡风轻,平淡如水的样子,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心是如何惊心动魄,波涛汹涌。”


这就是一个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人,在改变自己的那一刻的内心写真。


讲讲我自己的体验。


前几天我给女儿在小区的母婴馆办了一个500元12次的游泳卡。我轻轻柔柔地笑着对着老板娘说:我看到你们元旦的时候有办卡送三次游泳的活动,我那时候没有办,现在办了,能不能送我1次啊,500元,游13次啊?


老板娘顿了一下,说,好。


内心一阵小惊喜,不仅仅是因为我得到了一次免费游泳,更是因为我再一次感受到那种自己敢于提要求的快乐。


成为现在这样敢于轻松又自然地提要求的我,我花了整整十年。


在我的原生家庭里,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好,整个大环境是重男轻女,而我的父母忙于谋生,自顾不暇,从小就比较忽略我的需要。


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成了一个非常懂事的小孩,学习很自觉用功,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也从不和父母提任何一点过分的要求,同龄的孩子会向父母要游戏机,漂亮的衣服,我都没有向父母要过,甚至零食水果我都不吃。


课余的时间,我尽力帮父母干家务活,所有的街坊、邻居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有的邻居甚至会说非常羡慕我的父母,他们生养了一个好女儿,说她的父母真有福气。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懂事,是因为压抑和绝望,更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的潜意识里认为,向父母提自己的要求和需要没有用,因为他们不会满足我,或者没有能力满足我,而这会让我更加绝望,于是,我索性不提,还可以让自己少受一点伤。


所以,我从来只会提那些我认为父母绝对会满足我的事情,也秉持着能少提要求就少提要求的做事原则。


我乖巧懂事,无欲无求,逆来顺受。


而这导致我在亲密关系中的模式是要么忍,要么大爆发。


记得我和大卫谈恋爱的时候有一次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时,包里带去的矿泉水喝光了,我说想买水喝,大卫说就快到山顶了,我们到山顶再买。我同意了,忍着干渴,爬到了山顶。


下山后,已经下午2点多了,我又累又饿,想赶紧找到一家餐厅,坐下来吃口饭,好好休息一下。大卫提议,郊区没有什么可吃的,我们还是坐着地铁回市区去吃饭吧。我又同意了,但是坐上地铁之后,我再也忍不住了,觉得委屈极了,和他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吵,而他同样很受伤,之前你不是一直玩得很开心吗?为什么忽然就生这么大的气呢?


其实他不知道,我已经默默忍受很久了,他感觉不饥不渴时,身边的这个女人却忍饥挨渴很久了,只是没有告诉他,也没有提任何的要求。


这样看来,有的时候你的委屈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因为你不懂得表达,不懂得为自己的幸福快乐去负责,默默选择让别人满足你,而这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大家都感觉委屈。


-03-


这种忍耐和懂事的模式刚开始我是没有觉察到的,后来我开始有了一些些觉察,等到改变,又花了很多很多的年,在这些年里我不断地反观自身,每当事情发生后,我就会反思下次可以怎么做改变自己,也会和我的个人体验师去谈(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他也不停地鼓励我去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我不断地在生活中练习表达自己,提出要求。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练习的素材和对象。


去饭店吃饭,点的一盘青菜里有一只小青虫,我纠结要不要找餐厅服务员表达我的不满,一番内心挣扎,鼓起勇气叫来服务员,然后服务员又叫来了店长。我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店长迅速道歉,重新上了一盘青菜,还免了这道菜的费用。而我全程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加速,手指微微发抖。之后惊叹:原来提要求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这一回现实击败了想象中的恐惧。


和男朋友一起去超市购物,回家的路有1.5公里,两个人决定拎着几大购物袋走回去,走到一半,我走不动了,我想打车,纠结了又纠结,和男朋友提要求:我好累,要么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喝点东西再回去,要么打车回去。男朋友爽快地二选一。


还记得有一次半夜我叫楼上的邻居不要打麻将。


那时我租住在上海一栋老房子的3楼,楼上楼下都是上海的中老年人,很多人因为工厂业务不景气,早早就退休了,也没有出去工作。有一段时间,4楼的住户每天夜里打麻将,从晚上9、10点钟,一直打到夜里3、4点钟,他们不仅打麻将,讲话聊天,打得起劲时,还会大声地骂脏话,跺脚。因为是老房子,整栋楼的隔音效果都很差,所有的声响我都听得一清二楚,当然其他的住户也会被吵到。

 

夜里我躺在床上睡不着,我逼着自己忍耐,默默睡去,有的时候睡着了,有的时候没有睡着,因为实在太吵了,而且各种情绪还翻滚不断,委屈、愤怒、不满,无力通通都有,完全睡不着。然后,我觉得必须动起来,穿好衣服,鼓起勇气去楼上敲门,对着打着赤膊,来开门的男人说:请你们不要打麻将了,现在已经很晚,你们吵到我休息了。

 

下楼之后,没过多久,麻将声,说笑声又响起来了,我再一次上楼,对方不给我开门,我心里也害怕,然后退回来,再然后又上楼,把门敲地砰砰响,其他的住户也都从床上起身,开始给我帮腔,我都不记得自己当时是否有说,你们再这么吵,我就去报警,说你们扰民之类的话。


总之,最后楼上的男人们不再打麻将了,好几个邻居过来感谢我,因为他们也不堪其扰。


就这样,我在生活中,在亲密关系里,不断地练习,练习提出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不再做从前那个乖巧懂事,逆来顺受,无欲无求的我,这些尝试和改变,说起来都是云淡风轻,于我而言,每一次都是内心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


那些行动里,藏着害怕,藏着想逃跑的冲动,也藏着要改变的决心。


所谓的勇气,不是没有害怕,而是哪怕害怕也要去尝试去行动。


我用了十年,慢慢的,终于成为了那个与人相处时不再默默忍耐,而是敢于提要求,不怕有冲突和被拒绝的自己。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保持着对自身的敏锐觉察,保持着自我塑造的行动力,不断练习与努力,让新的模式覆盖旧有的模式,新的经验覆盖旧有的经验,向着更美好的自己进化。


作者简介:meiya,86年女生,现居上海。曾经的广告人,现在的畅销书作家,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畅销作品。豆瓣网红人,关注量15W+。

赞赏
举报
xinli_1537

说实话,我在读的过程中,读到了“所谓的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知道害怕也会勇于去尝试”感觉心里突然通了(因为我手机屏幕壁纸上有勇气两个字),所以感觉很有收获,很开心 但接踵而至的是一份恐惧,这种情况其实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一般这种情况我会花好长时间来调节我的这份恐惧(这么说好像不太准确),那个,调节的话其实是幻想能量在我这,有一层膜包住我和能量,能量出不去,没有人能抢……等等,很长时间了,虽然咨询了有一段时间了,可我还是害怕,我很累,各种感觉不断的过来,我不断的用我的方法去调节(调节的过程中我是信那些什么能量的),每天大部分世界估计都在调节吧 看到了那句话,我顿时有了勇气和信心,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为啥要发这段话,不过我想发,于是就发了,我发现我对您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可能您也是心理咨询师的缘故,还有您的努力打动了我 我可能有些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见谅……

2019-02-01 · 回复
用户已注销

抱抱

2019-01-29 · 回复
火星人xiao海

保持觉知,思维,习惯,痛苦的进化,害怕也要尝试的去行动,达到心中的彼岸

2019-01-2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