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的儿童怎么看世界的?科学家说比较像老鼠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作者:七君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由于童年失忆的存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都是从5岁之后开始的。重拾童年记忆听起来是一件很疯狂的事,这可能吗?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下面就是科学家重建的6岁前的儿童大脑里可能发生的情景。怎么说呢,6岁前儿童看待世界和空间的方式,比较像老鼠。


先来看一个经典的实验。



这个奇怪的白房间的地板是白的,天花板是白的,四面墙也都是白的。


很奇怪是吧。这个房间要拿来干嘛呢?


你想想看,如果你进入了这样的白房间,你会看到什么,你怎么判断自己在什么位置?


很难对吧,这就是目的。


在这项经典的研究中,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 Elizabeth Spelke 把大鼠放到了这个房间里,然后在房间的一角藏了一些它们爱吃的食物当诱饵。



就好比你在纯白房间里闻到了莫名其妙的小龙虾味,你也会不自觉地向香味走过去对吧。


当你已经判断出食物方位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研究者抓住你的尾巴,把你转N圈,让你找不着北(最终你转了180或360度)。接着他们松开你的尾巴,看你怎么去找小龙虾。




因为这个房间是纯白色的,即使转了180度,看起来和转之前没有差别。


如果你是一只大鼠,你会怎么办?继续沿着之前的方向走,还是转身?因为没有办法判断到底转了180度还是360度,你大概会随机走吧。




大鼠也是这样,大约50%的老鼠继续沿着旋转之前的方向前进,而50%的老鼠则掉头往后面走。


故事到这里也没怎么样对吧。




现在呢,研究者把房间的一面墙刷成蓝色的,然后重复这个实验。


对于人类来说,白房间的一面墙变成蓝色后,转180后看到的景色就不一样了。如果你一开始知道小龙虾在蓝墙的左边、右边,或者对角,那么不管你被旋转了多少度,你也可以立刻找到它。


那么,大鼠呢?



大鼠不能…即使一面墙被刷成了蓝色,依然有一半的大鼠选择按照之前的路线前进,另一半的大鼠华丽转身。


这不就证明了大鼠没人聪明嘛,不稀奇啊?


可是,大鼠不是没有方向感,也不是不知道利用蓝墙这种路标定位,只是无法把方向感和路标联想到一起。好像它们的大脑同时运行这两个软件就会死机。


爱丁堡大学的 Richard Morris 就这样玩过大鼠。他设计了3种不同的房间。第一种房间里,食物总是埋在北边。第二种房间里,食物总是埋在一个路标下面(但路标的位置会移动)。第三个房间里,食物总是埋在路标的北边。


大鼠能够轻松找到第一种和第二种房间里的食物,但是对第三个房间就无可奈何。它们不是找不着“北”,只是不能把路标和北联系起来。



好,再来看一个更奇怪的实验。


既然成年人可以利用蓝墙定位,而大鼠不行,那么小孩子呢?


Spelke 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 Linda Hermer-Vazquez 也做了许多白房间实验,不过她们这次研究的是小朋友,各种型号的小朋友,6的月大的啊、2岁大的啊、6岁大的啊等等。


好吧,现在你猜一猜,实验结果是什么?小朋友和成年人一样,也可以利用蓝墙迅速找到小龙虾的位置?还是说,只有到了一定年龄,小朋友才能利用蓝墙?



许多人会选第二个答案吧。那么再来一个问题,你认为,多大的孩子才能利用蓝墙?2个月?6个月?2岁?


事实是…72个月,也就是6岁。只有6岁以上的儿童才能利用蓝墙,6岁以下的儿童,和老鼠无异


对小朋友,他们多次重复了这个实验,比如把香喷喷的食物换成塑料玩偶,在房间的四个角上放上幼稚的摆设。不管怎么改,小朋友和大鼠一样,就是想不到“蓝墙的左边”是什么意思,他们只能利用房间的形状来判断方位。


所以这说明了什么呢?


Spelke 表示,儿童开始掌握和空间有关的词汇,比如“左”、“右”的时间,恰好是他们开始能利用蓝墙找到目标的时候——6岁。


Spelke 认为,在6岁以下的小孩子的大脑里,墙啊、左边啊、蓝色的概念就像一座座孤岛,是相互分离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这些孤岛才会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时候小孩子才会从老鼠的世界,进入人类的世界。


好吧,有人要说,瞎扯,小孩子2岁就会说话了啊,方向感和表示方向的语言恰好同时出现只是凑巧吧,两者说不定根本没有关系。



那么来看看这个更加让人惊呆的研究吧。在这个研究里,Spelke 和 Hermer-Vazquez 把成年人的语言功能屏蔽了


他们怎么做的呢?很简单,让你变成复读机,别人说一句,你复述一句。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关掉你使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




当你变成复读机的时候,研究者把你转几圈,然后让你在有一面蓝墙的白房间里去找小龙虾的位置。


你觉得你还能找到小龙虾吗?



Spelke 和 Hermer-Vazquez 发现,实际上,变成复读机的你,已经退化为了老鼠,你不再能利用蓝墙找到小龙虾的位置。


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是嘛?那再来看一看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真实的案例吧。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有语言能力的,写这篇文章的我,也是有语言能力的。你和我,是否能想象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语言的人的内心世界?


你可能会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即使是文盲,也会说话啊,哑巴也会打手语。


那么…一个文盲聋哑人呢?


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的手语翻译员 Susan Schaller 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奇人。在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没有语言的人》(A man without words)这本书里,Schaller 记录下了这段奇妙的经历。



这个化名叫做 Ildefonso (真名是 Arturo Filadelfia Reyes)的27岁墨西哥男子生下来就是聋哑人,他的家人也没有教他手语。他既不会西班牙语,也不会英语,更不会手语。他喜欢观察人们说话时跳动的嘴皮,但并不知道人们是在“说话”。27岁前,他生存下来靠的是模仿别人。


比如第一次遇到 Ildefonso 的时候,Schaller 用美国手语和他介绍自己的名字,Ildefonso 看不懂,但是依样画葫芦地模仿她的动作。Schaller 这才意识到他没有语言。


Schaller 开始像教孩子认字那样教他不同物品的手语名字,比如给他看猫的图片,然后给他比划猫的手语。


在尝试了很多遍以后,Ildefonso 终于意识到,原来事物是有名字的。这就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第一次理解水的概念一样。


27岁的 Ildefonso 放声大哭。?


2012年的 Schaller)和 Ildefonso


没有语言,历史、地理这些没有形体的概念是无法被理解的。在 Ildefonso 的头脑里甚至连“聋”这个概念都不存在。


在遇见语言之前的人生是什么样的?Ildefonso 怎么都不愿意说,对他来说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



关于这个问题 Schaller 问了他很多次,但是每次 Ildefonso 都会用代表“白痴”、“我曾经很蠢”、“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手语来回应。


这世界上10%的人出生时就有听力缺陷,而1%的人有严重的听力损失。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的内心,可能也像是个6岁前的孩子,或是像一只小老鼠看到的世界吧。


好吧,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 my world)英语老师说,词汇量不同的人呢是不能做朋友的,这些话现在看起来很有道理呢。



作者简介:七君,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责任编辑:Spencer Kennjane


举报
xinli_518

文章的篇幅。。。

2019-01-01 · 回复
xinli_776

没看完……

2018-12-3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