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社会把男人逼成了大猪蹄子吗?| 后坐力效应

data.name
京师心理...

认证作家
作者:Phimos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 bnupsychology)


面临结尾的2018年,可谓是女性主义的丰年——国外有娱乐圈性丑闻屡遭曝光,国内有高校、公益圈乃至影视圈的名人被揭发利用职权之便行骚扰之实。这都是受到了MeToo#“我也是”运动的鼓舞,许多曾遭性侵犯的女性勇敢地站出来,披露被掩盖、被忽视、被轻轻带过的黑暗,捍卫自己的权益。


值得欣慰的是,也有不少男性——波伏娃所谓的“第一性”,愿意站在力图驱散黑暗的女性身边,共同抵抗工作场景下的性侵害;如西方社会的AskMoreofHim运动,就呼吁男性在女权运动里发挥更多作用。


这样的男同胞,好像不符合我们一般来说对男性的认知。


在传统性别文化中,男性更多被描述为“主张自我”的,他们更自信、倡导自我,通常是掌权的上司、权威的父亲和有力的丈夫;相较之下,女性则被认为更“拥护他人”,常常被形容成支持性的助手或带来鼓励的妻子和母亲,与关怀等概念紧密相关。


这种认识逐渐定型、烙印在不同性别身上,一旦男性出现“拥护他人”这样非典型的行为,会不会反而被歧视呢?


拥护他人的男性受到歧视 | 后坐力效应


来自都柏林城市大学的Janine Bosak和她的三位女同事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拥护他人权益的男性更可能因此在职场获得负面评价。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性别?这绝不仅仅在于个人生理上的性征,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男人和女人被分配了不同的典型社会角色,被认为需要不同的才能和技艺——于是男人被看作强调“主张自我”的“野心家”,总是花费大量时间表现自己和自身的成绩;而对人就缺乏情商,比如对生理期的女朋友说出“多喝热水”,简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而小姐妹才是那个更懂你的人,她们好像天生就该人际交往能力更强,更注重他人的感受和红利,即“拥护他人”。


后坐力效应(backlash effect)认为,当他/她表现得不那么像自己“性别”该有的样子时,会遭受后坐力的反冲——例如更不被喜欢,甚至可能被视为更不胜任、更不适合特定工作。


研究者募集了149位不同性别的以人力资源为主的专家,参加一项表面上关于感知和决策的线上实验。研究者向每名专家展示了一位候选人的申请材料:候选人有男有女,并都被描述为“主张自我”倾向或“拥护他人”倾向。


例如,“主张自我”型的候选人是“一位富有进取心的员工,勤勉追逐成功”,且“渴求应得的赞扬,擅长提升自我”;“拥护他人”型的候选人是“代表团队时强有力的谈判者”和“一位富有进取心的员工,勤勉地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看完申请材料后,参与者填写了一份关于对候选人印象的调查表,给他们的讨喜程度、胜任程度以及公司裁员时多大程度可能裁掉此人等方面打分。


从实验结果上看,拥护他人的男性候选人给专家的印象更差,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HR都认为他不太胜任,且更可能被裁员。


除此之外,之前的研究表明评价者会亏待那些高自我倡导的女性,但在本研究中“主张自我”的女性并没有遭到反冲。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


  1. 之前的研究是让参与者观看候选人的视频,而看视频可能比看手写材料给人更直观的感受,能引起更强的“这可太大猪蹄子了“的反应;


  2. 本研究的许多参与者是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专家,在已知存在对女性的固有偏见时,就能主动进行校准。


这种后坐力表明,让男性更多地参与到性别平等运动的期待,仍面临着困境:参加主张他人权益的运动,会使男性被更消极看待;我们一面会赞赏他们表现出的正直和共情,一面却可能不自觉地看低他们胜任工作的能力。


也许也有很多男子汉,并不是不能理解生而为“第二性”的苦痛,愿意去为了另一种性别发出呼喊,却担心遭到性格能力方面的质疑。像万州公交车事件时对“女司机”的误解和辱骂,在澄清、消除误解的声音中,也有很多是来源于男性的反思,但这种反思却可能受到来自同性的不理解和异性的怀疑。不仅是女性,男性同样也受到来自自己性别的束缚,难以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在号召大家前往对抗性别不平等的最前线时,我们需要先扪心自问,我真的完全清除了对性别的固有印象吗?只有我们抹去了对任何一种性别的僵化的期望,才能保证,大家都能够自由奋战在保障性别平等的第一线。


参考文献
Janine Bosak, Clara Kulich, Laurie Rudman, Mary Kinahan: Be an Advocate for Others, Unless You Are a Man: Backlash Against Gender-Atypical Male Job Candidates. Psychology of Men & Masculinity 2018, Vol. 19, No. 1, 156–165


作者简介: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举报
xinli_716

认真对待

2018-11-29 · 回复
xinli_1441

多么痛的领悟啊

2018-11-2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