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是最好的动力吗?不一定|过度辩护效应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文:心镜咨询宣传部
来源:心镜咨询(ID:XJ99975554)


我们每一个人希望通过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获得奖励,这似乎很美好。


但外在的奖励也许会消耗自己对这件事的兴趣,逐渐的,不再因为兴趣所致,而是因为有奖励才去做,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 先举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因为对数学十分感兴趣所以非常喜欢学习数学,这就是他的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了人们从事推动的推动力)。


现在他的父母为了让他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就决定只要他当天所完成的题目全对就会给予10元奖励,奖金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吸引力,因为有了钱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为了得到奖金他就会努力学习争取所做的题目全对。


在这里,奖金就是他的外在动机(当个体参加某项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奖赏或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所驱使的)。也许你们会认为这样很好,这样不就让男孩更加喜欢数学了吗?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小男孩可能刚开始很开心,因为不仅可以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奖金。但时间一长父母给予的奖金开始消磨掉他对数学的兴趣,他找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了,每次都只想快点完成题目,然后拿到父母给的奖金。


到最后,小男孩可能就变得不再喜欢学习数学。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对之前即使是感兴趣的事情,也没有积极性去完成了呢?



我们社会心理学中的过度辩护效应就完美解答了这一疑问。


过度辩护效应,就是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


格瑞(Greene)等人的研究为过度辩护效应提了证据,他们以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为实验对象,安排他们玩数字游戏,计算每个学生玩游戏的时间。每一阶段都由研究人员来记录学生玩每种时间的长短。


实验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准期,即一个为期13天的基础练习时期,在没有奖赏的情况下,同学们来玩游戏(这个时期所坚持的时间因为感兴趣而延长)。


第二个阶段是为期13天奖赏期,每个学生可以通过玩游戏获得奖赏,玩游戏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奖励越多。


第三阶段是为期13天的后续期,这时取消了奖励(如果学生对游戏的内在兴趣不变的话,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应该与基准期差不多)。


实验发现,学生在三个阶段玩游戏的时间明显不同。在基准期,在15到25分之间;在奖赏期,在23到30分;在后续期的后半段,则由最高时的22分钟下降到5分钟。



这个实验表明,当外在动机凸显出来以后,内在动机可能因此而降低。


这个发现很有现实意义。奖励是一个很有效的动机诱因,在实际生活中,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机制。企业经常使用奖励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家长也使用奖励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奖励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奖励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即它可能降低人们对于活动本身的兴趣。


在一个奖赏普遍存在,而且具有许多正面功能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不可能取消奖赏,那么该如何提高人们的内在动机,增强自己的兴趣,在一些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


(1)如果对活动本身就不感兴趣,内在动力很低,就可以运用奖励的方法,得以调动积极性。比如在生活中,可以给那些从事危险工作的人给予补贴。但是如果本身内在动机高的话就不要滥用奖励,适当奖励即可。


(2)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奖励类型,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来决定如何奖励。


(3)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轻直至避免奖励的负面作用。


作者简介:心镜咨询(ID:XJ99975554),广东金融学院心理咨询工作室,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普及心理学知识,分享趣味心理小故事。提供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团队辅导

责任编辑:Spencer 沐风

举报
圈圈和泡泡

德西效应?

2022-01-25 · 回复
Sunshine  

棒棒哒

2020-10-02 · 回复
匿名

学习了

2020-09-1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