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生命的状态

data.name
周周

认证作家
文:周周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和邻居聊天,她六岁的孩子在旁边玩,突然来了一只狗围着他,毛色刺刺拉拉的。

 

邻居警惕的叫儿子:快走开,不要让这个狗碰你。


儿子不为所动,打算用手去摸摸那条狗。


邻居急了:你不记得啦?几个月前,你的手还被狗爪子抓过呢?

 

我以为孩子听到这句,会赶紧逃到妈妈怀里,没想到他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妈妈,那明明是狗狗和我握手啊!

 

说完挣脱妈妈的拉扯,就上手摸了那条狗的尾巴,说也奇怪,那条狗在孩子的抚摸下,居然很顺从的趴了下来,我们都惊呆了。

 

我问她:之前到底发生过什么?


她说:孩子真的被狗挠过,还破了一点点皮。却没有想到,他并没有惊慌,而且还对狗这个行为,有自己另一番理解。

 

因此,当他再次看到狗的时候,是从容的,甚至是友好的。

 

这让我想起了最喜欢的一句话:经历本身没有意义,当你认为他是好的,他就能带来积极的影响,当你觉得他是糟糕的,他就像深渊把你吞噬。

 

相对来说,孩子天生通透,又对世界充满好奇,所以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比成人更加正向积极,而我们,则更容易去给事情消极赋意,并受困其中。


1 .

“我永远记得他打过妈妈”

 

读者涟漪说,她现在31岁了,还没有结婚,问为什么?


她回答:因为害怕。后面还追加一句“害怕被打”

 

我很好奇,是什么驱使她把老公这个名词和“被打”这个动词结合在一起呢?

 

她回答:因为妈妈被爸爸打过一次,正好被她撞见了。

 

“那年我读初一,有天妈妈和爸爸为了钱的事吵架,妈妈很激动,就推了爸爸一把,然后爸爸就动手打了妈妈。”

 

妈妈被打了之后吼道:好啊,你说好要一直对我好的,现在居然打我了!

 

涟漪说,她一直记得妈妈那愤怒的眼神,然后是爸爸无奈又沮丧的的样子。

 

“所以你在当下的感觉是?”我问她。

 

“我觉得我不认识爸爸了,他好可怕。”

 

正处青春期,本来和爸爸的交流就少,因此她作出一个决定,要远离爸爸,同时要远离男人,因为他们是危险的,是会动手的。

 

而在问及后来父母的关系时,她说倒是再也没有见过他们打过了,妈妈也原谅爸爸了,奇怪的是,她却把这件事植根在了心里。


2 .

所有的记忆,都是我们的选择

 

涟漪问我:周周,你的婚姻幸福吗?


我告诉她:我结婚13年了,感恩先生包容和保护,让我身处异地却安稳如在家乡。

 

她说:那你小时候父母好吗?


我知道她是想问,父亲对母亲好吗?

 

我说:他们在很艰苦的年代里结婚,光是保全温饱已经拼尽全力,争吵也是不可避免的。

 

“那给你的影响是什么?”


我说:给我的影响就是,我决定找一个具备爸爸优点,又不会和我爆发冲突的男人,承蒙老天眷顾,我居然找到了。

 

她大跌眼镜:不是说原生家庭的影响是致命的吗?为什么你不一样?

 

这样的话很多人问过我,我也曾问过我自己,为什么我的生活和父母的并不相同,父母当时的那些磨合和争吵在我的婚姻里都未发生呢?

 

我想一来是是环境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当我探寻到原生家庭的实像时,我在内在做了一个选择,就是我要如何从他们的婚姻状态中去有力营养,摈弃不需要的糟粕。


 3.

李子勋:为什么相同的遭遇,

却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

 

就在今天早上,著名的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逝世,让心理学界深感震惊和哀思。而我和他虽然从未谋面,但他的思想对我影响却是巨大的。

 

我特别认同他所说,人生就是来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而所谓的痛苦和欢乐,不过是我们给当下或当年经历的事件,所做的自我的注解,而这个注解的差别,将直接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李老师曾经接触过两个来访者,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相近,都有过一段和父亲不和,被父亲指责和打压的经历,其中一个人很愤怒的控诉:既然他那么看不起我,我又何必努力给他看?我就是要让他生气。

 

于是,报复父亲,不惜赔上成长的代价,成了他青春期的全部生活内容。

 

而另一个孩子则说:既然父亲暂时看不起我,那么我就要努力给他看,总有一天,我要让他对我刮目相看,以我为荣。

 

两个人说这番话时,都很笃定,只不过一个充满愤怒,一个则充满了信心。

 

而正是基于这样截然相反的决定,后来两个孩子的人生大相径庭,一个和父亲对抗费尽了力气,成长之路越走越艰难。

 

而另一个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也和父亲有了彻底的和解。

 

李子勋老师于是说:这一切,只是因为选择不同而已。而选择决定了意念,意念驱动行为,行为造就了最终的生活。


 4 .

以终为始,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有心理学家说,有些人之所以多年走不出困境,并不一定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而是他习惯了与困境为伴,甚至将困境当成了“心理舒适区”而不自知。

 

而对于他们,或许只要帮其看到希望,找到目标,就可以将光引进来,走出黑暗。

 

读者苗苗找我咨询的时候,滔滔不绝十分钟,倾诉的全部是当下的痛苦,以及深陷绝望的无奈,我听了感觉仿佛乌云压顶,透不过气来。

 

我建议她停下来,觉察情绪的颜色,她说“是黑色的”。随即啜泣起来。

 

我再问:看来现在的生活让你很痛苦,很压抑。那么,你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她说:我居然没有认真想过。于是重新整理:我需要被尊重和关怀。

 

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后,她得出结论,其实还好,老公不过是强势一点,但至少对家庭是负责的,虽然经常争吵,但从未提出分手和分居,而且她还惊奇的发现,过去她一直在改造老公,却不成功,结果更加堕入愤怒的深渊。

 

于是,她决定:我放弃改造他,而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不再纠缠他做得不够好的,而要不断发掘他的好……

 

接着,她的情绪变得轻松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在我的要求下认真找出老公的优点,越说越多,最后她说:我相信一切都能好起来。

 

我坚信如此,因为她已经透过目标图景,看到了未来和谐关系的画面,而这个画面会像个灯塔似的照着她前行,直到她心想事成,到达理想夫妻关系的彼岸。

 

很多书在强调过往经历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联,让部分的人觉得无法自拔。


其实,我更相信只要我们给当年的事件重新赋意,并作出更积极的选择,然后制定一个全新的目标,并为此去改变,我们就都能离苦得乐,像那个孩子似的,没有恐惧,只有轻松和喜悦。


作者简介:周周 / 心理咨询师,用爱和智慧去理解生活。作者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赞赏
举报
蓝莲花

谢谢这么好的文章

2019-08-09 · 回复
xinli_3064

普通的生活现象可以这么解读,很6!

2018-10-26 · 回复
xinli_3757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经验啊

2018-10-26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