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就是你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陈小咖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许愿和立志,几乎是每个孩子最爱干的事。


我也一样,从小到大的愿望多得手脚并用都数不过来。比如当作家,出畅销书;比如当歌手,开世界巡回演唱会……


但我统计过,咬着牙红着眼,立下过最多的志向,大概采用了如下句式:


“想赶紧离开她,什么方法都行。”


“我希望将来能离她远一点,越远越好。”


“长大以后,我不会再和她一起生活。一天也不会。”


“她”是我妈。


高考前的某一天,我陪老爸在厨房准备晚餐,她外出有事没回来。从来没问过我高考志愿的老爸,突然问了一句:“你记不记得你有一次说了什么?就是和你妈吵架,气哭那次。”


我摇头,一时没想起来。但大概能猜到那不是句好话。吵架的次数太多了,伤人的恶语也说过太多了。


老爸答:“你说你将来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你想让所有人格缺陷从你这一辈断掉。你不想将来家人提起你就难受,就像……你妈那样。”


我沉默。那一刻没拧紧的水龙头一滴一滴地在厨房回响的声音,我到现在还记得。


后来,老爸叹了口气说:“你将来去个远一点的城市吧,老和她在一块儿,人就完了。”


好像为了离开她,我的确做出了努力:大学出市,读研离省,直到现在,终于过上了“海漂”的生活。


今年春节回家,她拉着我去逛街,给我买了衣服鞋子,还买了一个红绳拴着的转运金珠。其实是很过时的款式,但还是戴在手上了。


在家那几天,醒着的时候几乎都在听她说话,说我放在家里的书哪个好看,说她看了哪个电影,还有一些早就不流行的网络段子。


我知道她在靠近我的世界,但总不得要领。更多时候,显得急切而聒噪。


我也有过希望靠近她的时刻,少年,或许更小。


我把画好的水墨画拿给她看,因为弄脏衣服,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我感冒,后半夜一直咳痰。她被吵醒,过来责骂,又教训我浪费太多卫生纸。


偷偷买来的杂志与CD,让她发现,被怒斥为“恬不知耻地用了她的钱”。


我没法用专业术语来评价这段成长经历,只知道自己后来成了一个容易焦虑,对钱有执念,而且尽可能地想多独处的大人。


我很少和她一起出门逛街、吃饭或是看电影,晒合照到社交平台,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有时她打来电话,确认没什么大事之后,我会立刻挂断。


年假将尽,临走前收拾东西,无意中瞥见她用旧的一个笔记本。有点好奇,打开翻了翻。几页流水账之后,突然看见一行她潦草的字迹:


“母亲脾气暴躁,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我今天才知道。”


《代笔作家》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日剧,其中有个情节:


大作家原野丽莎(中谷美纪饰)被自己的儿子辱骂之后,跑去养老院见自己的母亲。事实上,这位全日本知名的女作家,私下里不管和自己的母亲还是儿子,关系都十分紧张。


那一刻,母女俩坐在花园的长椅上,原野丽莎恨恨地问:“这世上,还有比被自己孩子讨厌的母亲更痛苦的人吗?”


没想到,已经老年痴呆的老母亲突然冷冷地回答她:“是吗?讨厌自己母亲的孩子,才是这世上最痛苦的人吧?”


这部日剧我看了不下三遍,每次看到这里,眼睛都会酸。


你会逐渐明白这种痛苦的根源:一个孩子如果厌恶他的母亲,其实也在亲手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种自我怀疑与厌恶,如同某种悲剧性的烙印,深深植入血肉,形成病灶。在此后人生中每一个时刻,不明原因地间歇性发作:


成功的时刻,失落的时刻;闲静的时刻,不安的时刻;爱着的时刻,恨着的时刻……


即使已经行走在遥远暮春的日光里,脑中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闪回午夜幽暗的天空。


后来在一篇心理学的文章里看到一句话,终于恍然大悟:


你与母亲相处的方式,就是你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记忆里有一个夜晚,我失眠,莫名其妙地走到她床边,就着窗外路灯打进来的光,仔细地观察她。


时间留在她脸上的痕迹是凶恶的,即使睡着,她脸上也满是愁苦与疲倦。没有女性的柔美,没有妻子的温婉,更没有母亲的慈爱。


是什么让她变成这副模样,贫穷?病痛?还是和我一样,来自于血亲的爱,实在获取得太少。


长大以后,我逐渐明白,她一样出自于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姥姥姥爷曾长年两地分居,见面就吵。也没人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动辄谩骂指责,她与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关系不睦,联系很少。


没有从自己原生家庭里获得过足够爱的人,真的很苦。他没有多少能量去对抗此后要经历的一切:学业、工作、婚姻、家庭……他几乎要用尽一生,不断试探,不断矫正,只为理解什么是爱,怎样获得爱,以及怎样正确地爱别人。


或许母亲曾经的每一次责骂,每一次大哭,每一次情绪失控,都是一次又一次地诉说,诉说那些连她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潜台词:


“我为什么不能被爱,被忍让。”

“我得到的爱为什么那么少。”

“你能不能爱我。”


但遗憾的是,我一样不明白爱的奥义。不敢爱别人,也不会爱自己;不肯信别人,也从没真信过自己。但却总想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更优秀、更强大。


但外表的长大,更像给自己套了一具色厉内荏的壳。经年累月,反复风化。把依旧属于孩子的血肉,风干在努力的假象里。


我知道,有很多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和我一样。


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不幸的家庭实在太多。暴躁的父亲或母亲,不爱彼此的夫妇,茫然无助的子女……


一不小心,又是一个循环。


正是因为担心这种循环,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选择做一只把脑袋埋进沙坑的鸵鸟,索性什么也看不见,一了百了。因为大部分事情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唯独感情不能。


有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生儿育女,再让他/她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想实现这个愿望,需要学习,需要突破,需要转变心态,需要放下……需要做很多你以前抗拒的事。


但这意味着真正的成长与强大,意味着你将变成一个有爱与被爱能力的大人。因为你组建的家庭,比你出身的家庭更重要。


我想“长大”,你呢?


公众号介绍:本文经授权转载。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每周读1本好书,深度提炼精华解读,花最少的时间从好书中获得工作的提升、生活的智慧、心灵的滋养。每年50本书,和1000万人一起爱上阅读。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樊登读书”即可下载。


举报
小鲸鱼superb

放下吧,不喜欢也让它过去吧

2022-07-26 · 回复
吴冕_Mian

我已经被逼的各方面都够优秀了,现在对于我来说,成长就是朝变坏去一步一步的迈开脚步。一切的委屈我都会加倍奉还!

2020-05-02 · 回复
  • 吴冕_Mian
    小鲸鱼2072cc Lv0  小虾米
    回复 吴冕_Mian : 我真的理解你,因为我也是这样
    2020-07-19 · 回复
xinli_9996

说了这么多,怎么改变说了吗

2020-04-0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