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离开妈妈就哭闹不止,怎么办?|分离焦虑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原标题:宝宝分离焦虑苦不堪言,到底该怎么办?
文:多多黛
来源:育儿进化论(ID:yuerjinhualun)

- 01 -


儿园小班教室,有一边窗子,正好对着大路边。窗边时不时有人伸长脑袋往里瞅,像是侦探似的。


网上有人拍下这一幕,说他们不是人贩子,只是孩子刚上了幼儿园。这样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只为了那个哭天喊地去幼儿园的孩子。


去年,儿子刚上幼儿园,也经历了这么一个阶段。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他一直由我一个人照料,对我的依赖和依恋可想而知。


我没有听从“过来人”的意见,连哄带拉地拖着孩子走进幼儿园,交给老师后,立马“狠心”离开。


每次,从起床开始,我就会告诉儿子,等会我们要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当然,他是拒绝的。会一直说“不要,我不要去幼儿园。”



但在我不断重复幼儿园有很多小伙伴,还有漂亮温柔的老师后,他反抗的声音越来越弱。


在“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幼儿园后,他会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撒手,我也会同样抱着他,告诉他:


妈妈爱你,我们要一起努力,你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在你午睡起来后,吃完了水果,妈妈就来接你。


历经了一周时间之后,歇斯底里的大哭,终于变成忧伤地和我挥手说再见。



那个哭闹不止的孩子,并非是有多么的不听话,不懂事,只是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分离焦虑期。


分离焦虑是指孩子与某个人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关系后,又要分离时,心里产生伤心、痛苦的情绪,并可能通过各种行为表示拒绝分离。



很多宝宝在9个月以后,就会开始区别父母和陌生人,也会由于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恐惧、紧张或不安的情绪。


人类发展专家将这个现象称为“陌生人焦虑”


这表明小孩的大脑已经有了父母亲的心理表征,能分辨爸妈和其他人,这是一个实用、又有保护性的进化上的发展。

 

- 02 -


分离焦虑在婴幼儿6~7个月学爬的阶段就会出现,在12~18个月的时候,会达到顶峰。


独自带娃的宝妈们,可能都经历了一件事:那就是抱着孩子上厕所,或者是上厕所的时候开着门,孩子呢,就像是一个监督者一样站在卫生间的门口。



尽管妈妈们一再强调说:“妈妈一会就来。”


可孩子们还是“不相信”,必须要看到你。因为他们对“分离”是没有概念的,在他们的意识里,看不到就等于消失了,所以内心才会恐惧。


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分离焦虑存在。


它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和父母分离,和别的陌生人在一起相处,经历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正因为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很多人会残忍地认为——孩子哭一哭就好了。


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Hohn Bowlby)把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①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②失望阶段——仍然断续哭泣,动作、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


③超脱阶段——接人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但是想起妈妈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或者哭泣。


由此可见,处在分离焦虑期的宝宝确实会从哭闹→变好。


但是,不合适的分离法,不仅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的崩塌,还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这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会让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焦虑,攻击性强。


在《妈妈是超人》里,贾静雯夫妻的处理可圈可点。


女儿咘咘报名参加了一个在超市体验一日的活动,但是,活动要求孩子是必须一个人在超市“工作”。在活动的前一天,修杰楷有意带咘咘去超市购物,让她看到外面的海报,告诉咘咘:“你明天要来当‘收银员’,这是一个很棒的工作,一定很有趣。”



在回到家之后,爸爸妈妈一起陪着咘咘,玩收银员和顾客的游戏。


第二天,当贾静雯准备离开的时候,咘咘的分离焦虑还是表现出来了,贾静雯蹲下身,一直安抚咘咘说:“妈妈就在旁边看着你,不离开,你和小朋友一起。”



一个合适的分离法,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 03 -


当孩子处在分离焦虑期,家长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才用了错误的分离法,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也破坏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所以正确弱化孩子的分离焦虑还是很有必要的。


1.提前熟悉看护人


如果妈妈需要离开孩子一段时间,那么,可以提前让孩子去熟悉这个替代看护人,增进交流。


这样也方便替代人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一个过渡,不要在临走之前,突然找一个陌生人来照顾孩子,这样孩子内心一定会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


2.光明正大地离开


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很多父母会选择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地走掉,这种“逃避”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对于突然“消失不见”的父母,孩子的内心会有自己被抛弃的错觉,这种错觉导致他们在下一次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分离焦虑会加倍。


可以在走之前空留出一段时间,给孩子打一个“预防针”——妈妈要出去工作,一下班就回来陪你。



被打了“预防针”的孩子,在面对真正的分离时刻,会有伤心,但是,由于之前的心理准备,也会淡定一些,会尽量克制和理智地面对这次分离。


3.带孩子多见“世面”


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主动让孩子和其他人交往,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也会降低孩子们对妈妈的依赖,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4.分离的时间由短到长


孩子的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妈妈走了,就不再回来了,也不明白“离开一下”是什么概念。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离开”的概念,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告诉他,妈妈需要去厨房一会。当孩子明白,父母即使离开了,过一会儿还是会出现,内心的恐惧也就会减少一些,也明白了父母永恒存在的道理。



时间由短多长,让孩子慢慢接受分离,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安全感的丢失。


龙应台说,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分离焦虑期,让孩子有所准备,接受分离,到最后坦然面对,他们才会懂得“分离,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


 
作者: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写给你们看。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育儿进化论(ID: yuerjinhualun),0-3岁宝宝科学养育,新手妈妈自我解救指南,科学、专业、新鲜、有趣,说的就是我们,欢迎关注。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责任编辑:Spencer   林立洲

举报
用户已注销

哭着看完的

2019-01-28 · 回复
xinli_4699

直击心灵

2018-10-19 · 回复
xinli_6577

启发很深

2018-10-1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