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里,我才是一个被允许的人”|被接纳

精选
data.name
唐敬芸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文:微奢糖

来源:糖糖心理社(ID:weshe99)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少年”比例高达13.2%,超过200万人;

此外,在非网瘾群体中,还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因此,“网瘾”成了妈妈们最头疼的东西。


在一个青少年训练营,有个妈妈把孩子送到营区后一再嘱咐:


“老师,我孩子很喜欢玩游戏,麻烦一定多盯着点”。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父母都纷纷声援,并且呼吁没收手机,那份焦虑一览无余。


有个单亲妈妈直接无奈地说道,她拼尽全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大程度满足他的生活。


可自从儿子开始玩游戏,娘俩便反目成仇,天天吵,这边妈妈无论怎么说,那边孩子还是玩游戏到深夜,她说自己很委屈,憎恨那些开发游戏的人。


不难看出,青少年的妈妈们,有一个共同的“天敌 ”,叫作网络游戏。


01


在家长会及学习课堂经常看到这样一幕“说起学习,妈妈们就两眼放光,说起游戏,全都咬牙切齿”。


而孩子刚好与之相反,说起学习,大都怨声载道,说起游戏,全都眉飞色舞。


所以,母子间互相不理解,矛盾频出,孩子们用尽各种办法逃避妈妈的管教。


父母们更是直呼“游戏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破坏亲子关系。


很多妈妈无法理解,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供TA上学,怎么连个游戏都抵不过呢?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妈妈的心声,她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宁愿沉迷虚拟的游戏,也不愿意靠近亲妈?


02

孩子说:游戏里,我是一个被允许的人


训练营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一句话说说游戏有什么好处?


小明是个很沉默的孩子,甚至有点郁郁寡欢,但他是第一个回答的人,他说:“游戏里允许失败,而现实不能”。


刚上初一的小戴站起来说:“游戏让我很轻松”。


上高三的女生小美也说:“游戏里,很平等,我是老大,我说的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吐槽着,简单概括就是,在孩子们眼里,游戏就是美好的化身。


通过游戏,他们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感到轻松自在。


讨论到最后,一个孩子喊道“游戏里,我被允许”,其他孩子纷纷赞同。


这的确很“扎心”,难道游戏真的比妈妈更能让一个孩子感到被允许,被看见吗?


小亮今年上高二,已经在家休学一年。


他学习很好,从小学开始就是班长,但因为高一时英语涂卡失误,只得了第二卷的分,家长和老师说了他几句,他便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干脆退学回家,一整天耗在家里玩游戏,一个月都不出门。


无奈的妈妈带他去戒网瘾,一个普通家庭,前后共花掉20多万,但没过多久,他还是继续玩。


他拒绝一切形式的咨询,被妈妈追问急了,他才说:


“你懂啥呀?只有游戏,才允许我重来,你呢?”。


小亮妈妈很不解,她并没有苛责他,孩子怎么会如此介意呢?


其实,父母一句淡淡的“不满”对于孩子而言,要比外人千万句伤害的话还伤。


而且有的孩子遇到事,很容易自责,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鼓励来重建自信。


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他们将会四处寻找,而游戏就是那个最能接纳他们的地方。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游戏和妈妈,当孩子想在学习上偷懒时,老师和父母会告诉他们,不能偷懒,否则将来没出息。


当他们有喜欢的异性时,家长和老师会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当他们考不好时,家长和老师还会软硬兼施地讲大道理,甚至对他们训斥。


所以,他们会觉得生活里充满了条条框框,他们不被倾听,也不被理解,而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扎根到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


为此,一个家庭教育治疗师曾说,可能我们要感谢游戏,让好多“走投无路”的孩子,抓住了这根不高明的稻草。



强硬反对游戏,并不能让孩子更好地面向未来。


有个妈妈说儿子学习不错,但是最近特别喜欢打游戏。


母子因为打游戏起冲突,一气之下,她把网线撤了,而这一举动激怒了儿子。


目前两人处于半冷战状态,她每说一句话,儿子就顶一句。


最近几天,他竟然往网吧里跑,妈妈没办法解决,就来找咨询师疏导。


咨询师问她最想要的是孩子成绩好,还是不玩游戏。


她说只能选一个的话,还是希望学习好。


咨询师说,但你现在的做法只能让儿子离学习好越来越远。



的确这样,游戏是孩子那么喜欢的东西,对他而言,就是一份寄托。


不管打着怎样的名义去阻止,都会让TA产生敌对情绪,一旦这样,TA就会按父母最不喜欢的样子来。


而且很多时候,父母的初心是担心孩子学习受影响,但做出来的事却是想尽办法去控制孩子的玩游戏行为。


其实,“教育”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不玩游戏是提升学习的一个好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去平衡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做好自我管理,那孩子在未来就更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


所以,在控制孩子玩游戏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孩子迷恋游戏,甚至会因此疏远妈妈的原因。


03

游戏比妈妈更懂孩子的需要


作为父母,不得不承认的是,游戏策划人在研究孩子真实需要和照顾孩子感受方面,要比父母做的多得多。


为什么一个孩子能沉迷游戏去寻找安慰,而不是妈妈呢?


孩子们的描述里有答案。


1、游戏里有及时地认可和鼓励,它会从语言、画面及实物等方面让孩子全方位体验那份成就感,而这些又激发了孩子想要继续挑战的欲望,所以,在游戏中,过完一级还想要挑战更高一级。


而生活中,背负着未来包袱的妈妈虽然也会鼓励和认可孩子的成绩,但总忍不住提醒孩子不要太得意,下次继续努力。


其实,只有尽情享受过当下快乐的人,才有动力去争取更好的未来。


2、游戏中会设置各种有挑战性的角色,比如队长、主持人,这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很难体验到的。


因为新奇,会激发孩子更多的动力,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价值感,就是那种“原来我也可以这样”的感觉。


而生活中,孩子的角色很单一,即便有接触其他东西的可能,也是妈妈精心挑选过的,好与不好并不是孩子自己的感受。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挑战某个东西,只要是在可控的底线范围内,妈妈做那个最能支持他的人会更有效果。



3、游戏里的关卡很吸引人,第一关往往都非常简单,然后一步步增加难度。


稍加练习,孩子就可以达成第一关,而这份喜悦会成为孩子的一份成功经验,也才更有兴趣去接触接下来的游戏内容。


而生活中,经常有妈妈用“人家的孩子”作为目标来激励TA,或者和孩子设置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目标,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动力坚持,学习成了“妈妈的事”,推动着孩子往前挪动。


其实,只有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时,才能有所作为。


可见,游戏并不是父母的敌人,它是我们可以更了解孩子的“纽带”。父母只有接纳了孩子视为朋友般的“游戏”,才有可能走进TA的心。


强制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反抗,聪明的父母会去借游戏之力,来引导孩子。


玩游戏不等于学习就不好,除了强硬让孩子告别游戏,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将学习和游戏结合,比如用游戏的等级设置来设立目标。


硬拔掉网线等行为只会伤害关系,即使想要控制孩子完游戏,也可以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和频次,并试图去找到生活中,孩子其他兴趣点,来代替满足游戏的快乐。


总之,如果孩子宁愿亲近游戏也不愿意亲近妈妈,不是TA的大逆不道,是TA发出的红色预警,提示妈妈需要真正走进TA的内心,去给TA真正需要的滋养。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控制,是顺势而为。


作者简介 :微奢糖,一个爱折腾的85后天蝎女,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8年,辞职读研,专注于将心理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公众号:糖糖心理社(weshe99),个人微信:weshetang01。


赞赏
举报
白沙

妈妈要是像游戏希望接纳孩子的优点缺点,亲子关系才可能会亲近

2019-11-27 · 回复
渡

我在考虑怎么让我爸漫不经心中看到。

2019-02-20 · 回复
  • 唐敬芸
    唐敬芸 Lv3  小海星 唐敬芸
    回复 唐敬芸 : 哈哈,可以让爸爸评论一下这个文章,有些事早晚都是要面对的
    2019-02-27 · 回复
  • xinli_3871
    仙杜瑞拉后妈的女人 Lv0  小虾米
    回复 xinli_3871 : 哈哈哈哈哈哈我直接微信给我爸妈发过去了
    2020-05-03 · 回复
xinli_3843

我觉得在游戏里可以找到那种放肆的感觉,这是在现实中没有的。

2018-10-12 · 回复
  • 唐敬芸
    唐敬芸 Lv3  小海星 唐敬芸
    回复 唐敬芸 : 是,游戏虚拟了一个现实所不能的世界
    2018-10-1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