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自己,你的人生会怎样?

精选
data.name
方雪(若...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法国《蒙特枫丹的回忆》柯罗

文|若杉


一个读者留言给我,说:“老师,你写了很多‘做自己’的文章,鼓励大家做自己,但是,做自己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不做自己,又会怎样呢?”

 

我想了很久,回答他:“是的,很重要,因为如果不做自己,那个想做而不得的自己,会变成心底的一根刺。”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每个人也都有一件契合本性、最想做的事,所以,做自己原本是件最自然而然的事。但是,这份自然在不经意间掺杂了太多别人的期许,掺杂了太多的不得不,所以,一不小心,这份自然反而成了奢侈品。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然的做自己,更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做自己。但我依然鼓励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因为,若不如此,不管人生走多远,不管人生的路有多成功,你的心里,始终有一棵拔不出的刺,时时刺痛自己。

 

【这根刺,会刺痛自己】

 

曾经以为,也许,一个人放弃自己,去追求世俗的成功,哪怕不如所愿,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人生,至少,物质充裕,亦可获得他人的尊重,也算另一种愉悦。

 

直到最近,看到了《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

 

若说功名、成就与美貌,富察·容音一样不缺,十五岁嫁给爱新觉罗·弘历,便是温暖贤淑的嫡福晋,再后来,乾隆登基,她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哪怕37岁早逝,在乾隆心里,都是最爱的女人,最尊敬的皇后。可以说,乾隆爱了她72年。

 

若在旁人看来,这怕是莫大的尊宠和福气,可是,我们知道,她不快乐。

 

富察·容音一生渴望自由,想要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做了皇后,会因为比丈夫多说了一句话,而受到太后的责罚。所以,她只能时刻小心谨慎,生怕一点点的差错,会成为世人的笑柄。


“我首先是皇后,而后才是自己”,这是她挂在嘴边,刻在心里”的紧箍咒。

 

她一生渴望丈夫的爱,渴望那种普通夫妻之间,最简单、最细腻的爱。可是,她的丈夫是皇上,能给他的只有所谓“帝王之爱”。

 

她活成了所有人想要的样子,却唯独不是自己。

 

曾经,她想把那份做自己的期望放在了侍女,魏璎珞身上。纵她的任性,纵她的鲁莽,纵她的爱恨分明,因为,那原本就是她自己。


她背上了皇后的身份和责任,早已丧失了任性的权利,所以希望,那个自己想做而没有做成的自己,想过而没有过好的人生,璎珞可以代她实现,代她过好。

 

可是,谁又能真的代替谁过一生?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终究不是对自我的救赎。


在痛失七阿哥之后,那根刺再一次深深把他刺痛,于是,有了对皇上的一番关于“我是谁”的质问,她说:“自从册封那日起,我就侍奉太后,尊重皇上,善待妃嫔,处事谨慎,我怕性差踏错,我怕被天下人指责,我贤良淑德,怕被皇上厌弃,我不怨我不妒,我也不恨。但我得到了什么?”

 

最终,她选择放弃了所有的珠宝、首饰、所有的身份,一身素装,从角楼一跃而下。只有那一刻,她不是富察皇后,只是富察·容音, 只是她自己。


【这根刺,也会刺痛别人】

 

电影《怦然心动》里,男主人公布莱斯的父亲史蒂芬,是一个不太讨喜的角色。他说话刻薄,待人冷淡。

 

搬家第一天,邻居小姑娘想过来帮忙,他一脚踩在箱子上,粗暴地拒绝了小姑娘的好意。

 

家人一起吃饭,他也专挑那句大家都不爱听的,冷言冷语的把所有人惹怒。

 

隔壁小姑娘养了鸡,下了鸡蛋,兴冲冲地给他送来,他却说,这鸡蛋可能有病毒,不能吃。


他不仅说话刻薄,为人也相当的傲慢,对邻居整日作画却不搭理草坪的生活方式也颇多微词。


一开始,我对这个人设讨厌至极,觉得他个性带刺,不友善,不可爱。

 

直到有一天,两家人意外地坐在一起吃饭,邻居家的两个男孩谈到自己创建的乐队,谈到高中毕业以后,他们想先做一段时间音乐,再考虑要不要上大学时,我看到,史蒂芬眼里的落寞。


原来,他曾经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萨克斯风手,他和太太初次相识的那一天,他在舞台上表演。我突然明白,他为什么看不上很多人、很多事,尤其看不上邻居那个整日作画的男人。因为,他曾经也有一个艺术梦,只是过早地放弃了,而这个过早放弃的梦,丢失的自己,早已变成心底的一根刺,想拔又拔不出来。


所以,那个聚餐的夜晚,别人谈音乐谈得越欢乐,他的表情就越落寞。尽管在旁人看来,他算过得不错,看起来收入不菲,有漂亮的太太,可爱的孩子,还有精致的大房子。

 

但是,他不快乐。

 

因为他的内心,有一个曾经很想做又不能做的自己,有一个如今离自己渐行渐远的梦。

 

他的所有刻薄、傲慢,只不过是出于,对自己过早放弃自己的愤怒。

 

所以,他愈发看不起邻居那个整日作画,不问世事的男人,其实,与其说看不起,不如翻译成我们最常说的一句大白话:“羡慕嫉妒恨”。

 

他羡慕对方过着他想过而不得的生活,嫉妒对方做着他想做而不敢做的自己,而这一切,都转变成了恨。

 

这个恨,这根刺,是从他放弃自己的那一刻就种在心里的。

 

【带着面具,也要做好自己】

 

荣格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个人格,每个人格都有一个面具,他把这个面具,叫做人格面具。

 

我们之所以会带上这个人格面具,因为为了生存,为了适应别人的期待,我们需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别人面前,就像商店里,会把最好的商品展现在橱窗里一般;就像舞台上,演员为了满足角色,会化妆一样。

 

但是这个面具,不可避免地,都具有伪装的成分,他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商店里的商品,舞台上的演员,再褪去面具之后,尚能分清哪一个是带上面具的自己,哪个是真正的自己。

 

可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因为面具戴久了,早就忘了,面具之下,还有一个不带伪装、不施粉黛的自己。我们熟悉的,是那个带着面具的自己,可是,你知道吗?这个自己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我们用来满足社会,满足别人,所构建的角色。

 

导演姜文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今想来,深以为然。

 

那真正的自己呢?它藏在面具之下,这个自己,有自己单纯的喜好,有自己小小的梦想,有自己想走的路。

 

你可以暂时不去理会,跟着带有面具的自己,去走一条面具之下的路。只是时间越久,心底那个属于自己的声音,就会愈发强烈。

 

他向一根扎在心底的刺,若不像富察·容音那样刺伤自己,便像《怦然心动》中的史蒂芬一般,刺伤别人。

 

而我,一再告诉你,做自己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归根结底,只是不想让你的心里,长着这样一根刺。

 

因为,会疼的。




The end


写在最后:


林清玄讲:“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是若杉的第一本书。在书中,若杉将自己的思索细细道来,孤独中的探寻,焦虑中的摸索,愤怒中的警醒,都是阅·自我中的沉淀;原声家庭的影响,爱情中的纠结,交友中的踟蹰,都是阅·关系中的反思;自律之后的自由,努力中的优雅,朝着梦想进发,是阅·成长中的行动。


如果,你还在为情绪所困;如果,你还在为关系纠结;如果,你还在为职业迷惑。那么,请放慢你的脚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你不必等待千弦弹断的释然,不必期待千帆阅尽的了然,只去留意生活之旅中的风景,在情绪中、在关系中、在成长中,读懂自己。阅己之后的明澈,是一种一生都会相伴的幸福。


愿你,读懂自己。


作者简介:若杉,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已出版作品《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人生最大的理想是: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写不同的文章,微信预约:fangxue0216,微博@心理咨询师若杉。
责任编辑:一只梨
赞赏
举报
匿名

喜欢你的真实

2019-03-3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