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抑郁的自己,跳过选择的“坑”

data.name
健康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文:MISS蔷薇
来源:开森心理(kaisenxinli)


我的朋友小A抑郁了。

 

研究生毕业的她,工作后误打误撞进了金融行业,干了几年后感觉沉闷乏味,被互联网公司活泼多变的氛围所吸引,于是跳槽去了互联网行业。换了两三家公司,遭遇了一连串在她看来匪夷所思的事件:毫无章法的管理、风云变幻的战略、狗血任性的斗争、三观神奇的同事和说散就散的公司。

 

“我运气为什么这么差?”她非常沮丧,性情变得有些冷漠,看起来这两年真是过得挺不容易。


“你觉得你的性格适合互联网公司么?尤其是你选择的这种初创企业。”我问她。


“有什么不适合的吗?”她明显有些不服气。


我没有再说话。

 

我的这位朋友小A,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原生家庭,安全感比较脆弱。她理想中的自己拥有一颗强大而富有弹性的内心,这与现实的她有一些不小的差距,但是她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而我认为,小A抑郁的根源正在于此:她混淆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边界,因而做出了在她看来“错误”的选择。

 


 01 

自恋的破灭和抑郁的形成 

 

容易混淆理想和现实的人,多半有一些自恋倾向。

 

襁褓中的婴儿,如果有一位情绪稳定的母亲能够充分地给予照料,对于婴儿的各种状态都能很好地进行抱持,那么婴儿在这些温柔积极的回应中,就能够慢慢觉察到自己的存在,与母亲发展出很好的情感联结。

 

若母亲本身情感有些障碍,情绪反复无常、时好时坏,婴儿在得不到渴求对象关注的时候,就只能把注意力撤回自身。


运气再差一些,若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地被重要他人(父母、师长等)忽略,出于心理防御需要,人就会转而把能量投注给自己,这就是自恋的形成。

 

健康的自恋是有益的,这种建立在一定现实基础上的滤镜,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对此保持着不夸张、不膨胀的美感。


但是,过量能量的自我投入,会让人虚拟而成一个理想夸大的自我形象来自我催眠:我是特别好的,是无所不能的,你们看不见我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本来是以这样“顾影自怜”的姿态来防御他人的忽略对自己自尊造成的伤害,久而久之,自己也信以为真了,于是理想与现实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他们经常会陷入一种偏执的不甘:“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可是实际上,对自我局限没有准确的认知而做出的选择,往往是不符合现实自我的人格状态和能量量级的。一旦现实事件将自恋戳破,无所不能的理想自我轰然坍塌之时,抑郁也就产生了。

 

就像我的朋友小A,她生性内敛,偏好安定,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不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而互联网行业的slogan是“拥抱变化”和“海纳百川”,这对于现阶段的她而言,是非常有难度,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

 

她所经历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也许只是初创型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正常缩影,但是与她发生反应后,却对她造成了一些暂时无法消化的、颠覆性的创伤性影响。

 

这样的选择在事后往往被判定为“错误的选择”。其实选择本身不一定是错的,错的是被蒙蔽的自己没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02 

合适的选择基于真实的自我

 

“选择没有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时,对于个人局限的那部分,会保持敬畏的心态。


这种“敬畏”表现在,充分承认和接纳自身局限的存在,不带着情绪随意挑战这个尚未解锁的生命地带,在与之友好相处的同时,以真诚和好奇之心逐步探索其中所蕴藏的可能性或终极边界。

 

就像当生命系统存在bug的时候,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是先选择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资源,建立一套允许bug存在的运行机制。如果贸然去选择增加一个恰好需要bug部分支撑的功能,好一点的结果是负荷过重影响系统运作,差一点的也许就直接宕机了。

 

比如在恋人的选择上,你倾慕的男神女神就一定适合自己吗?清醒一些的人,会结合自己和对方的情况做一个合理的判断,毕竟矛盾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人,并不适合成为情侣。选择一位与自己风格乃至人格匹配的伴侣,对于亲密关系的经营来说会容易得多,也牢固得多。

 

强行配对的结果很有可能是,遇到矛盾时一方焦虑不安,一方回避不谈,多个回合下来,爱情的巨轮折腾沉了,身也伤了,心也伤了,哭闹着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这关爱情啥事儿呢?明明就是自己不靠谱呀。

 

不让现实来背书,便很难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就是一种最大的不靠谱。

 

如何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择,才是值得深究的功课。这门功课的基础是——保持自我觉察,深刻全面地了解自己。



 03 

抑郁位的重生之光

 

好吧,选都选了,抑郁也抑郁了,咋办?人生就这样毁了吗?

 

当然不是。把控得好,抑郁位其实是个好东西,它能激起人的反思,是盘点和觉察自己的绝佳机会。

 

这个位置上,一面是失落和无力之痛,而另一面却是看见真实与回归自我的入口。

 

电影《头脑特工队》中的忧忧(Sadness),一开始总是被忽略被讨厌,大家不明白它的存在意义,认为它只会带来悲伤和痛苦。可是,当Joy和Fear一起飞出总部结伴冒险,希望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时,却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人生是一场冒险体验,充满了艰难时刻。被卡住的时候,愤怒、恐惧或佯装快乐,都无法带领你走出深陷的沼泽。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那些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及在悲伤中沉淀下来的心绪却能帮你满血复活,这正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也许,“追求快乐”是本我的本性,“抑郁和反思”大概可以算是超我的一种监督和平衡吧。

 

我曾经有段时间经常在抑郁边缘徘徊,那是段非常痛苦的日子。


不过,我时常感觉自己是悲壮而幸运的:一次又一次被抛掷于幽冥鬼火处,感受到抑郁带来的密不透风、足以令人窒息的混沌,却又在每一次无涯黑暗的沉沉坠落中,或迟或早,被一只神秘而温柔的大手轻轻托住,慢慢把我托至水面,送回岸边。


而等我从溺水状态清醒过来,身边总会有一些闪闪发光的礼物。

 

或者是对纠缠于心的事情有了新的领悟,或者是对世界的真实面貌又有了新的瞥见,也或者是开始与自己和解,感觉心灵深处那些隐秘而凌厉的棱角在一点点变得柔和。

 

最重要的是,我对真实的自己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友好。

 

这些珍贵的礼物,我称之为“重生之光”。在这些光芒的加持下,也许我们能尝试着更好地看见自己,对人生的每一个选择能够有更笃定的把握。

 

希望我的小A也能尽快好起来。


公众号介绍:开森心理(ID:kaisenxinli),陪你快乐做自己。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举报
匿名

围观

2020-01-24 · 回复
匿名

写的真的太好了,深有感触

2020-01-24 · 回复
晴*安💕心理咨询

做好自己

2020-01-24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