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基因,为什么感恩这么难?

data.name
谢天宇

心理作者

感恩这个词,已经染上了浓浓的鸡汤味儿。


印象特别深,我们大学门口有个叫做“野狼一族”的理发店,15块钱洗剪吹,有会员卡9块。寒冬腊月的哈尔滨,早上7点半,一位身着廉价西服的“经理”,会准时的带着4个托尼老师和3个洗头小妹(合称七匹狼),站在零下30度的凛冽寒风中,做着让人见者伤心闻者落泪的羞愧动作,边跳边唱《感恩的心》。


我从他们的表情上,根本看不到感恩,只会有两管清水鼻涕,加上隐隐的委屈和愤怒。


当然了,那是我们那个年代特有的一种粗糙和暴力,现在的社会人性化多了,应该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不过西方的感恩节倒是照样在过,而且感恩节时,人们必然怀着感恩的心去吃火鸡,这么多年了,并没有人考虑到火鸡们的感受,鸡们一定不喜欢感恩。


不扯淡了,我只想问,感恩为什么那么难?


我们每次提到感恩,总是伴着一些虚假,不情愿,逢场作戏,以及尴尬,很少有人发自内心的去感激某些事,为什么呢?我大体分析了一下,发现感恩对人的要求很高很高,而且我们在本能层面有一些倾向就是反对感恩的,堪称白眼狼基因~


对人:


对人的感恩很难,尽管在漫长复杂的人世中,我们都会相逢一些恩人,他们或者救过我们的命,或者曾雪中送炭,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对此抱有感恩之情。


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记得小学时候,我有个朋友,是我们班的贫困生,他爸爸是烧锅炉的,妈妈是扫马路的,家里真的是穷到揭不开锅,他曾经三天没吃一口饭,几乎饿晕过去,班主任知道了,就号召大家带家里的大米来学校,捐赠给他。


很清晰的场景,教室前面摆了个编织袋,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前去,把白花花的大米倒在袋子中,然后那个被捐赠的同学就鞠一个躬,说声谢谢,同时班主任边记录边唱票:张三,捐一斤,李四,捐半斤,王二麻子,捐两斤……全班56个学生,55声谢谢,捐了大概70多斤大米,最后班主任满面春风的说,大家都很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场景现在回忆起来,简直细思极恐,毛骨悚然。


你以为那个被捐赠的同学,会有什么感恩之心么?实际上,他从此之后几乎见到所有同班同学都绕着走,只跟外班的同学玩,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压力,亏欠,愧疚,卑微,和对他自我价值的否定。


比起感恩,我们天生更不喜欢对他人的亏欠感,不喜欢低人一等,更不喜欢因一时困境就要向他人长久的臣服,所以很难对人感恩。


对事:


常见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得了绝症,进了ICU,生命垂危,但奇迹般的被抢救过来,起死回生,面对劫后余生,无论病人本人,还是病人家属,真的会对这件事抱有长久的感恩之心吗?


基本上,几天之后,这种感激之情就会消失,最多三四个月,基本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常态”,对一个人来说,正常活着,就是一个常态而已。耶鲁大学非常著名的“幸福快乐课”中,提到“心理免疫系统”理论,就是说,人任何快乐或者痛苦,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我们内心的状态会自然调节到一个平均值。


所以无论是病危的痛苦,死亡临近的恐惧,还是对余生的庆幸,对生命的感恩,都会随着心理状态的调整而回归常态,所以“长久感恩”是反正常心理机制的,它更类似一种美德,而不是本能。


对世界:


毫无疑问,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近一百年人们的平均寿命翻了一倍,婴儿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上升,生活越来越便利——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然而很少有人对此表示感恩。


心理学术语“可得性法则”,是说人们对强刺激的高频信息更加敏感,认为这样的事更重要。简单说,就是“震惊体”现象。你看微信公众号(除了我以外~),都是这样的标题:


别让“不将就”毁了你的人生!

“抖音,差点毁了我!”

“杨幂,你毁了我的孩子!”


又不是搭积木……怎么就这么容易被毁掉呢!但确实阅读量高啊,你想看看别人怎么毁掉的,好让自己不那么容易被毁掉……这就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人们往往对坏消息更敏感。于是“无流血,不头条”,信息技术越发达,就越到处充斥着耸人听闻的消息。


所以,本来和平而平和的世界,就人为的变成了危机四伏,此起彼伏的样子,而很难有人会对一个潜伏着危险的世界,长存感恩之心的。


你看,对人,对事,对世界,人们就是这样丧失感恩的。


根本上,人们并不关注已既成事实的好事,把一切正面的回馈当做理所应当,一旦一件事发生了,结果不错,我们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件事已经完成了,在清单上打个对号,这事就算过去,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未解决的困难或矛盾或厄运上。


但丁的《神曲》中,描述最深一层的地狱,就叫“忘恩之罪”,大概,人们确实也有些“原罪”属性。


那么,为了不下地狱~怎样才能常怀感激之心呢?


首先,我觉得这事其实没那么必须,如前所述,比起追求过高的美德,先直面自己的内心,有个健康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然后,感恩这种状态通常发生在比较成熟的人格特质中,富足的心境下,要有对人和世界充分的细腻体验和共情。


最后,“人与他人的关系,都是自我关系的投射”,如果希望学会感恩他人,感恩世界,起点是感恩自己。接纳自己,关怀自己,信任自己,现在的自己感恩过去的自己,荣耀时的自己感恩平日的自己,日常的自己感恩困境中的自己……然后,这种感激,就会自然而然投射到外界了。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我说:“尼采说的对~”

举报
雄心四海

作者结尾给了很好的建议,感恩世界,可以感恩自己,理解接纳自己。

2019-09-05 · 回复
xinli_4223

片面之词,害人害己的文章

2019-01-23 · 回复
⊙噢噢噢噢噢噢⊙

其实感恩并不难,主要是因为感恩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大量是时间,金钱,亦或是感情,每个人一般都有损失厌恶的情绪,得到的的东西吐出去总会感到心有不甘,有理论证明得到是失去的两倍才能使人们感到平衡。(๑ºั╰╯ºั๑)

2019-01-2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