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孩子成为了小偷。”“那是我能给的最好的爱!”

data.name
小孟有话...

认证作家
文:野蔓
来源: Momself(ID:momself
原文标题:“你让孩子成为了小偷。”“那是我能给的最好的爱!” |《小偷家族》上映



《小偷家族》上映了,冲着是枝裕和,还有金棕榈奖,自然是要去的。从《步履不停》到《海街日记》,是枝裕和的家庭片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温情细腻而又不缺乏力度。

 

但是说真的,如果再给我选择的机会,我应该一开始就拒绝。因为此刻,我陷入了无法言说的伤感。

 

可是,明明海报上每个人都在笑,明明每个情节看的时候都觉得那么温情,明明被暖到想摸一下剧中小女孩的头。

 

跟我一同前往的L,回来的路上,看着地铁通道里一个卖煎饼的小伙子,愣了两分钟。

 

「在想什么呢?」我们问,她没头没脑地说:「想感恩一下父母。」然后,我们就各自沉默,沉浸在自己的思索里。

 

这部电影是如此清淡,仿佛与现实生活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以至于你会觉得,那些人,那些事,就存在于几米之外,几分钟之前。那种叫「爱」的感觉,是一种有如实质的气体,从银幕袅袅地飘散到你的生活中。不是非常浓墨重彩的情感,却挥之不去。



于我而言,这部电影还要多一重的意义。

 

我是一个妈妈,跟你们一样,也时常有这样的疑问:「我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吗?」

 

今天早晨,Momself的用户群里,一位妈妈在求助大家:女儿因为跟继父观点不和,已经连续一个月封闭自己,没有跟父母讲话了。群里大家都在出谋划策。

 

「我担心她长期郁闷对身体不好,所以很着急。但是我道歉了三回都没有用,有些累了,或许我该放弃了……听之任之吧。」她无助到底了。

 

于是我建议她:「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小偷家族》吧,你们会对为人父母有不一样的感悟。」

 

如果你是一个父母,如果你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父母,我推荐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来将你从时常油然而生的「挫败感」中挽救。

 

想到这里,嘴上说着拒绝的我,又一次回到了东京的那个破旧平房里,吃着一碗偷来的泡面,看他们在夏日的微风中嘻嘻笑笑。在是枝裕和始终保持温暖的平视里,重新审视父母这个身份,以及「家庭」对孩子的意义。



眼前,6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正纠缠着渡过一段畸形人生。

 

是枝裕和把全部的感情置于一个破碎阴暗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失败者」,被家人和社会抛弃。也是在这样的黑洞下,他们给予了对方最温暖的爱,成为了彼此的救赎。

 

就这样,时间往前走,秒针却在倒着转。他们无时无刻不相爱,又随时面临分崩离析——我被卷进了一个矛盾而汹涌的漩涡。

 

影片的开头就是个巨大的「悖论」,爸爸和哥哥一起在便利店偷窃,回到家中,等待他们的还有奶奶、妈妈、少女小姨,他们分享食物、分享见闻、互相关心和嘲笑。而后,你却被告知,这样看起来非常幸福的一家,却通通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因为警察口中「不明原因的某种目的」聚到了一起。

 

奶奶是被前夫抛弃孤苦半生的老人;妈妈曾被前夫家暴继而错手杀人;爸爸是个惯偷,在风俗店遇到了妈妈,因为被理解而相爱;少女小姨离开了不接受自己的家,也同样做起了风俗店的工作;男孩祥太,是被父母抛弃的弃儿,某次在游戏厅被男人捡到。他们各自带着伤痛,组成了一个家庭。

 

后来,这个堡垒里又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被妈妈虐待,躲在阳台瑟瑟发抖的小女孩。他们称他为「妹妹」,把她留在家里,躲避警察的搜寻,给她保护和关爱。



究竟是什么「不明原因的某种目的」?在警察看不到的地方,电影用一个个画面告诉了我们答案。

 

寒冬的早晨,奶奶会给上工的爸爸打好热水,晚上又给刚来到家中胆怯害怕的妹妹缝制连衣裙,她关心每一个家庭成员,拿出所有的养老金照料这个家。这样贡献了住所、金钱、关心的奶奶,坐在沙滩上,看着远处嬉戏的四个人,说出的却是「感谢你们呀」。因为他们,她有了一个家。

 

这些,像极了我们与自己父母身上所获取的。不同的是,当一切因为血缘关系变得「理所当然」之后,我们反而失去了感谢的的能力。

 

妈妈是执意要把妹妹留下的那个人,就算冒着犯法的风险也要坚持。她给妹妹买漂亮的裙子,剪短了头发,换了新名字,烧掉了旧衣服。她贴着她的脸说:「那样(打骂)不是爱,爱是这样的。」抱着妹妹,她仿佛抱着自己,一个没有容身之所,遍体伤痕的小女孩。她们的心,都犹如手臂上的伤痕被轻抚过般得到治愈。



因为被温柔对待,原先没有表情,从不表达的妹妹,开始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心地笑,说:「真可爱啊!」这是全片最让人动情的地方,绝境里开出的花才格外灿烂。


在滋养一个生命的同时,妈妈的心也同时获得了滋养,这,就是「妈妈」这个身份的意义所在吧?

 

偷窃成性的爸爸,去哪里总带着那个早已忘了自己亲生父母的男孩,教会他接纳妹妹。教会了男孩偷窃,却不是为了利用他。他说这是他唯一会的,能够给予男孩最好的东西。



在孩子面前,父母总是显得很笨拙。太想给予,于是失去了判断。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方式,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看到这里,我原谅了自己对孩子偶尔的失误,也原谅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做不到面面俱到,却已是倾其所有。

 

夕阳下的桥上,妹妹穿着奶奶缝制的裙子,爸爸和哥哥走在身后。他们一同回去那个最不像家的「家」,那里有真心接纳他们的人,修复他们破碎的过往,这就是那个「不明原因的某种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天然怀抱着这个目的来到人世——渴望被爱,也渴望有爱别人的能力。只是,时常我们的感受被蒙蔽,顾此失彼。



你知道的,故事总是没有那么简单。

 

前一天他们还在拥挤的家里相互依偎,第二天一切幸福又化为乌有。他们被迫回到了「合法」的轨道上,再无交集。

 

还没有跟我挥手告别,告诉我他们的去处,电影就散场了。后来呢?他们怎么样了?还有爱,还有希望吗?还有人跟他们拥抱着挤在一起,在狭窄的天井里看烟花吗?

 

那次沙滩上的嬉笑,仿佛全被海水冲走。声音还在耳边,放眼四望却空无一人。徒留置身于那个家庭的你我,无所适从。



走不出悲伤,也还是要告别。电影就像是片中妹妹手中的弹球,有的人看到了大海,有的人看到了宇宙。

 

最后,片中的妈妈进了监狱。她被警察质问:「你都不能生育,还敢自称妈妈?」怀疑、无助、心痛……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她一边咬紧牙关佯装坚强,一边无法止住眼泪。

 

这段付出都是虚幻吗?就如同我们现实中总是要一遍遍跟自己确认的那样。

 

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妹妹回到了冷漠、暴力的亲生母亲的身边,默默发生了变化。她不再把大人的错归结在自己身上,也试着在牢笼中向往星辰大海,这些那个非法的「母爱」所给予的。

 

欣慰吧?她们的交集和联结一直在,从未消失。

 

是枝裕和在电影的最后,告诉了我们这部片中关于「母爱」的答案。而现实的答案,需要你我——每个妈妈自己去寻找。

 

片中的一个剧情改编自日本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一个底层小偷家族,偷来了高档钓鱼竿,不去卖钱却用来收藏,因为那是他们全家人的业余爱好。

 

如同不堪生活里的一把钓鱼竿,把我们或曾深爱或曾痛恨的,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印记,都视为馈赠吧。再重新带着爱和勇气上路,你终会获得更多。

 

伤感又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尽管我们未必会有电影中人物的境遇,但是不妨碍我们每个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


是枝裕和说: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那样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变,我总是期盼看电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变,能成为他们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机。


去耐心地看完这部电影吧,或许也是一个属于你的,重新审视「爱」的契机。


作者简介:野蔓,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Momself(ID:momself)

责任编辑:Spencer  Nagi


举报
xinli_5771

1

2018-08-10 · 回复
xinli_2344

还可以

2018-08-1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