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朱雨辰妈妈 | 爱不能过多评判,因为你不是她

data.name
唐敬芸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文:微奢糖


最近,朱雨辰70岁的妈妈刷爆了朋友圈,像一个母爱的“反面教材”般被指责甚至被嘲讽。


当我看到有人扯出“感谢不娶汤唯之恩”、“单身背后都有个恶妈”之类的话时。心里对她充满了同情,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应该就是妈妈,最简单的事情就是看客了,尤其是站在所谓高尚智慧的山头。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她是一个妈妈,出生于50年代的老人,经历过战乱、动荡、天灾人祸,这一代人的安全感是极其不足的。她的确说了很多让人不能接受的话,她也的确强势,但是我们可以引以为戒,却不能从众般咄咄逼人。


毕竟,母爱,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有多么“不可理喻”。


我有个朋友跟我分享说,看到妹妹趴在孩子鼻子上吸鼻孔排泄物恶心到不行,她说:“就算我成为一个妈妈,我也绝对做不到这样”。


可是3年后,她说她也那样做了,她的确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但是看到自己的婴儿喘不过气而直哭时,她只记得这样可以。


我们要跟她讲卫生吗?讲科学吗?是不合适的,因为她是一个妈妈。


就像爱情那样,作为旁观者,我们总能清楚地看到有人在一个假象里受苦,但任凭苦口婆心地的劝告,TA也不愿意转身。


其实,任何形式的爱,都带着情不自禁的傻。


所以,我们可以从朱雨辰与妈妈的故事里有所启发,不去做一个“毫无自我”的妈妈,也不做一个愚忠的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和声讨,没有谁懂谁的不由自主,也没有谁比谁更高尚。


1

在不完美的故事里反省自己



故事总是不完美,所以才会津津乐道,而我们要做的,也不过就是在不完美的故事里,看见自己。


“妈妈,我受够你的叨叨了,我会替你把试考好的”,这是一个小学3年级的孩子对妈妈说的话。


这个妈妈为了孩子上学,辞掉了工作在家干微商,买了市区最好的学区房,陪孩子上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


她说:“他考试之前,我不敢看电视,不敢玩手机,需要在屋里脱掉鞋子蹑手蹑脚的走路,但她怎么可以对我这样说话”。


其实,她就像很多的中国式妈妈,在孩子面前,倾尽一切,甚至带着很强的“牺牲感”和“被辜负”感。


就像朱雨辰妈妈在节目里说的那样:“我的同事都知道,我在拿我的生命来爱儿子”。


她可以为儿子挑菜挑到手有裂纹,她可以雷打不动的4点起床来做果汁,她可以远离所有熟悉的人,走向北漂的路。


而这一切都源自心里的那份爱,儿子的回复是:“我不想跟你一起过了,你会把我搞死的”。


朱雨辰还说,妈妈在家从来都是站着,家里一尘不染,厨房丝毫看不到油烟。有一次,他问妈妈“你怎么走路一直跑呀?”,她说:“我习惯了”。


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妈妈体,她有些特殊,但绝不是特例。


多少父母为了孩子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日夜奔波;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能轻松些,不远万里前来照看,所以,不只有她。


但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会苦情地说:“都是为了你,我才怎样怎样....”,然后孩子垂头丧气的默默走开。


这就是:我以为是爱,而你却感到苦。


母子一场,更是这样,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都长不大,永远都照顾不好自己,永远都放不下心,所以,就想着去替孩子“打点”人生。


而唯一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就是保持界限,母亲学会退后,孩子学会向前。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抓着自己或者他人的过去不放,而是面向未来去成长。


2

除了“自我”,一切都只是角色



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会由嗷嗷待哺的孩子变成学生,慢慢成人,然后为人父母,而这些都是不同阶段里我们的“角色”。


有时候我们成为了主角,而转眼又是其他故事里的配角。终究它定义了我们是谁,却不能代替生命的全部意义


所以,朱妈妈在爱里没有了自我,然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朱雨辰身上,这是朱雨辰一直强调压力大的原因。


很多妈妈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有天朋友灵在电话里朝我哭诉,她说妈妈让她感觉自己是个罪人。


她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妈妈一直都没有组建新的家庭。


她说妈妈的确爱她胜过自己,她是个艺术生,高考前,辞掉工作陪她穿梭于一个又一个的学校。文化课准备阶段,妈妈专门在学校门口租了个房子,她说从那时候开始,她就特别有负罪感。


回到出租屋,哪怕不想学习,也要像模像样的坐在书桌前。她比谁都清楚,她的心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但为了不让妈妈伤心,她只能这样。


大学报考了离家不远的学校,一周回家一次,转眼毕业,有了疼爱自己的男朋友,不过他们两家一个在中国的最东边,一个在中国的最西边。


妈妈对于男朋友是满意的,但是当她提出到男朋友城市时,妈妈哭了,而她也陷入纠结。


一边是工作单位催着自己尽快入职,一边是和她赌气的妈妈,她不知道如何选择。


最后,她主动去向妈妈道歉,母女俩抱头痛哭,好在妈妈在阿姨们的劝导下,也想明白了,孩子终归要成人,然后走进另一个家庭。


其实,没有“自我”的爱只会让彼此在爱里受苦。任何角色都是片段化的自己,人这一生首先是孤独的,然后才是深情的。因为在孤独里看见了自己,才能带着深情看见对方。


所以,只有我们真正从朱妈妈的故事里跳出来,才能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妈妈和一个儿子,她以为是爱,他以为是孝,所以彼此都或多或少的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


最后,只想说不管什么性质的爱,都是不能用来评判是非对错的,我们不是她,没法感同身受,也不该指指点点。


end

作者:微奢糖,一个爱折腾的85后天蝎女,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8年,辞职读研,专注于将心理学更好应用生活。公众号:糖糖心理社(weshe99),个人微信:weshetang01。



赞赏
举报
xinli_1526

有点道理!

2018-07-20 · 回复
xinli_2384

认真对待

2018-07-2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