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份万物人设,每个人都躲不开的标签表演

data.name
好奇心研...

认证作家
文:好奇心研究所团队
来源: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



不久之前,人类对人设的偏好衍生到了猫咪界,丧气臭脸猫是爱答不理的「厌世纪春生」,憨萌猫是哈士奇转世的「猫中二傻子」,皮闹猫是上天逮鸟下池捕鱼的「街头恶霸」。如今连狗、扫地机器人、wifi 都有了各自的人设。


人设是新的营销法则。无人设,不营销,尤其是在这个啥都要揣测是不是营销的社会。


有些人设是为了树立偶像,大部分人设都是为了更方便地让人记住那些自以为是或者可以是偶像的存在。所以别随便说“我的人设”,除非你在自嘲。


偶像养成不容易,这种工作的本质是提供“想象中的亲密关系”。不过提供偶像人设似乎又特别简单。在偶像制造流水线上,长得小的可以立「国民闺女」,有孩子的一定是「好爸爸」,穿中性点的女孩就是「总攻」,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就是「学霸」,什么都不会的还有「努力」来保底,再不济还能打「吃货」和「蠢萌」牌,鉴于人们在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审美不会改变,符合人们期待的人格特质掰着指头也能数得过来,屡试不爽的标签人格总能收获一批叫好的粉丝团。


大塚英志在《“御宅族”的精神史》里认为,少女偶像是“男性数据库化欲望”的化身。但它不是单向的,偶像影响粉丝的欲望偏好,粉丝也影响偶像的人设包装走向。和偶像辨识度极高的日韩不同,在偶像消费群和消费习惯都没定型的中国,一个偶像的一张土味截图,就可能演化成各类“菊家军”、“陶渊明”的段子、黑话、表情包,反过来也极大地决定了偶像人设的成型。


不过呢,大部分人设其实都是加戏。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里认为,社会就是一个大剧院,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表演,用一些策略在修饰自己的形象,从而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便一个人独处,也仍旧扮演着「法律、道德、学识、deadline」规训着的你。在社交网络的每一次状态发布,也都是一次选择性的形象输出。力图在朋友圈、微博、Instagram 上塑造让别人喜欢的、保持一致的人设。


立人设的风险在于随时可能迎来的崩塌时刻,爱妻狂人出轨、文化人爱看诺贝尔数学奖得主文章、整天囔囔着好难好苦好想死啥都没做没复习的学渣突然考了 98 分,都让人听了想打人。有一以贯之的约束力和稳定的价值观,要维持一个人设并不容易,因而越来越多的人设往自黑型方向走,“傻笨蠢逗黑胖憨”,人设毁了就等于“闪光点终于被发现”。


为了更亲密地和人设潮流接触,我所贴心地为大家整理了 100 份万物人设(欢迎留言补充):




| 品牌设 |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副业人格


为了培养忠实用户,商家纷纷动用各种广告和公关手段树立品牌形象,但事与愿违的时刻也不少,比如:


Instagram:牛油果最佳全球推销员


keep:鸡胸肉销量督促官


戴森:电器版 24k 纯金镶牙匠


百度:网络连接检测员


杜蕾斯:(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联想潜力挖掘员


知乎:(我有一个朋友的那个)朋友


高德地图眼中的百度地图:(熟练掌握穿墙术、水面行走的)耶稣专用指南北东西


百度地图眼中的高德地图:声优


| 动物设 | 

宠物主人可能是人类中戏精浓度最高的群体了


就像「把猫养在家里,是为它好还是剥夺了它的自由」的世纪难题,人类把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不管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自顾自地跟它们说话,把它们称为主子孩子二傻子。如果换一种角度,它们眼中的彼此可能是:


人眼中的猫:(可爱、萌、小祖宗型)孩子


猫眼中的人:室友


网友眼中的锦鲤:经过平面设计的转运符,大多数都活在社交网络里


男友眼中的蟑螂:练嗓教练


| 设备设 | 

没出息的产品才默认自己是出厂设定


如果把 17 世纪流行的万物有灵论和如今火热的政治正确思潮放在一起,那么每个产品都应该和人类一样,有同样的价值和权利,不被商家的「出厂设定」所局限,重新给自己下定义。在那之前,如果它们留心自我的处境,在一番“认知你自己”的反省后,它们可能会这样给自己定位:


美颜相机:名叫 Tony 老师的二线名媛


拍立得:(毫无必要的)甩照片动作培训师


扫地机器人:猫坐骑


kindle:泡面伴侣


无人机:00 后的风筝


steam:(已经花了钱买游戏,就不再花时间玩了的)及时止损理性购物平台


手机:洗手间滞留时间延长器


充电宝+手机:在有 Wifi 的情况下,可以让人类留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


镜子:使用频率 TOP1 健身器



| 格式设 | 

如果格式成精,它们大概也会花大半个人生,

想着变成别的格式


和你们大多数人类一样,文档的格式从一被确定下来,就决定了它们的命运。生于职场的 office 三剑客就没有好动爱折腾的 avi 过得更多姿多彩,搞笑艺人出身的 gif 就不如书香世家的 epub 博学多智,赶上读图时代的 jpg 就比行将失业的 txt 要幸运得多。说起在岗格式目前的处境,大概是:


ppt:deadline 加速器


word:摸鱼道具


avi:佐餐配菜


gif:尬聊救生员


txt:近视眼凶手


xls:熟练掌握的标配简历技能


jpg:真相遗失见证人


mobi:(第一步是收藏,最后一步也是收藏的)书单收藏员


| 时间设 | 人类的每一天都是一个什么什么节


是给时间填上意义,大概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之一了:


3 点:“我老了”分界线(取决于属于前一天夜晚还是当天早晨)


4 月 1 日:洋葱新闻真相报导日


周五:一周里最充满希望的一天


2018 年:世界末日 6 周年


音乐节:今天淘宝上偷偷买的那件衣服终于能穿出门


演唱会:到现场看屏幕日


| 职业设 | 

每到春节都要准备好的给亲戚的翻译稿


基于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在谈及职业的时候都喜欢用自嘲来化解苦闷,比如:


作家:没工作青年幻想职业(标准版)


程序员:名誉秃顶难民


妈:提前一小时响的闹钟


房产中介/小额贷款/理财保险:来电钉子户


生活方式博主:滤镜 app,核心生产力工具



| 音乐设 | 

别随便给我推荐音乐,我们音种隔离,是不可能的


听古典的瞧不上听爵士的,听爵士的瞧不上听摇滚的,听摇滚的瞧不上听流行的,听流行的瞧不上听金属的,北京金属又瞧不上上海金属……音乐界门派众多,鄙视链可以一直列下去,但它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民谣爱好者眼中的民谣可能是「深情款款」,摇滚爱好者眼中的民谣也许就是「掺了二线城市名的山歌」;朋克爱好者眼中的朋克可能是「颠覆叛逆不合作」,民谣爱好者眼中的朋克也许就是「只穿柳丁皮夹克,从不穿羽绒服的鸡冠头」…...


摇滚眼中的民谣:用“追不到女孩的故事”来追女孩的病娇


民谣眼中的摇滚:Tony 老师主要客源


民谣眼中的嘻哈:淘宝假金链钻石买家


古典眼中的雷鬼:脏辫推广员


古典眼中的后摇:没有主唱的摇滚乐队搞出来的纯音乐


古典眼中的朋克:少管所预备军


朋克眼中的古典:中年危机


流行眼中的摇滚:早上 8 点的装修队


嘻哈眼中的民谣:街头乞讨


| 音乐软件设 | 不能给你的耳朵贴标签,那就从你耳朵听的软件上找槽点


作为天生就喜欢跟别人比来比去的物种,当代乐迷不仅能从音乐风格上汲取优越感,一件趁耳的音乐app也能引发熊熊的虚荣心。他们互相贴的标签就像:


虾米用户眼中的 QQ 音乐:煤老板广场舞伴奏库


QQ 音乐用户眼中的网易云音乐:失恋野生散文家互助协会


网易云音乐眼中的豆瓣 FM:买一送五系列赠品


battle 战火延续到健身房就变成:


举铁派眼中的小道具派:啦啦队预备役


慢跑派眼中的举铁派:智商欠发达群体


瑜伽派眼中的咆哮拉力派:进化未完全


照镜子派眼中的冥想派:修仙小说迷


| 动画制作公司设 | 熊孩子的笑容由我来守护


动画是童话和想象力的保留阵地,制作动画的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偏好和侧重,比如:


皮克斯:新经典发明家


梦工厂:反经典逗比


迪士尼:旧经典改造家 & 政治正确公主制造厂


吉卜力:环保爷爷


| 作家设 | 

让任何一句话立刻变得有道理的方法——XXX


按照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说法,名作家们作为某种文本,写完以后是个啥样也全都交给读者来决定。况且已经死了的他们也没法跳着脚出来反驳。作为当代的流行消费品,如今的作家们大概被设定成:


王尔德:兵器制造大王(总有一句戳中戳瞎戳死你)


金庸:武侠版“我有一个朋友”素材编纂家


木心:朋友圈题字大师


夏目漱石:月亮广告代言人


海明威:冰山科普第一人


太宰治:道歉专业户


王小波:情书代写员


村上春树:诺贝尔运动会宣传大使


鲁迅:棺材板盖不住(誓死也要捍卫我没说过这句话的权利)维权大使


| 画家设 |

 一群名字就是金钱就是格调的人


对多数美术馆自拍爱好者而言,与其说看画,不如说看画家名字:


达利:“格调”书架「最佳露脸奖」获得者


梵高:“神经病更有艺术细胞”理念最佳推广员


马列维奇:最“这我也能画”大赛冠军


蒙克:P 图素材最佳贡献艺术家


杜尚:文青の街拍马桶爱好养成嫌犯


草间弥生:密集恐惧症患者克星


| 科学家设 |

 一批考场作文救星


为中国学子的语文作文减负,大概是科学家们对年轻一代做出的最大贡献了,一旦考试结束,他们就可能回归成:


阿基米德:星球杠精


牛顿:苹果 logo 初稿制作人


居里夫人:中考作文加分员


诺贝尔:炼金术师


薛定谔:史上最大虐猫(悬案)嫌疑人


| 导演设 | 如今有谁看电影不看导演的吗


由于习惯、经验和对某些主题的执着,电影名导们总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观众角度看来常常也是这样:


周星驰:门票被拖欠始祖


王家卫:滤镜王


北野武:面瘫


宫崎骏:退休戒断失败大师


新海诚:壁纸剪辑师


| 粉丝设 |

 信仰就是自己一天骂八遍不许别人骂一遍


为了衬托自家偶像比别家更快更美更强,同行粉丝之间的互黑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比如:


米粉眼中的果粉:周期性夜猫子


果粉眼中的锤粉:听饼充饥相声迷


锤粉眼中的米粉:高烧病患


索尼粉:外甥


真·NBA 粉:冠军粉鄙视群体



| 餐饮店设 | 

目标是不让你因为吃多而增加恩格尔系数


在外卖盛行的如今,一家餐饮店没个突出的个性很难不被人忘记,除了自个儿对外宣传的亮丽形象外,能让用户对它愉快地开展二次创作也十分重要,比如:


麦当劳叔叔:史上杀人最多的小丑


肯德基爷爷:(可能是)史上杀人最多的上校


星巴克:史上失败量最高的创业孵化器


海底捞:卖笑屋


| 风格设 | 

认风格就像做选择题,看到一点苗头就可以下手了


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总会伴随或多或少的信息丢失,偷工减料后的施工指南可能是:


哥特风:出租屋的屋顶是尖的


巴洛克风 : 出租屋的屋顶是圆的


地中海风:出租屋的屋顶铺红瓦


田园风:出租屋里有张盖着小碎花布的桌子


极简风:出租屋的墙是白的(还没家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WZZ1sTaE17T8ImEhVAEdg
公众号介绍:来自「好奇心日报」的一个常年发布突破性研究且颇具气质的公众号。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举报
xinli_5500

说的话

2019-01-16 · 回复
xinli_3064

启发很深

2018-07-17 · 回复
xinli_1019

终于找到组织了!

2018-07-1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