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为“山争大哥”打call了吗 | 情绪社会分享

data.name
木棉95...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
文:木棉959

饭圈近期颇不宁静啊,上个月火了菊姐,这个月火了……“山争大哥”?



“很好玩”“哈哈哈666”……学堂君身边的朋友们愉快地刷起了山争大哥的表情包,嘻嘻哈哈中甚至冲淡了期末复习的紧张。


我们多少看过徐峥老师演过的影剧,提起他,先想起的肯定不是饭圈流量,而是演技实力。那为什么这种好像不太符合身份的流量风格这么好笑,并且突然就火起来了?


“山争大哥”为什么好玩:幽默的失谐理论


失谐理论(incongruity theory)又称乖讹论,是目前主要的幽默理论之一,它强调的是幽默的认知特性[1]。


画风突变,剧情反转,当规则性或习惯性的期盼突然被打破,人们预期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是发生了近乎相反的事情,即是失谐状态。失谐状态让人从持续的理性活动中得到解惑松弛,因此产生幽默的效果。


如果山争大哥从演技派到偶像派的例子还不够明显失谐,想想穿女装的斯内普教授,吐舌头的爱因斯坦……


我们为什么都刷山争大哥:情绪社会分享


因为太好玩了啊!!!太想笑了啊!!!这么强的情绪体验,一定要分享给大家哈哈哈哈哈……


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伴随有情绪色彩的事件发生后,人们会自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讨论事件的前因后果。早上起来跟舍友分享“我昨天做了一个特别刺激的梦”,中午发朋友圈说“排队买饭被插队真是气死了”,工作摸鱼转一条“社会上竟然有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人反思”,睡前分享一个“这个表情包笑死我了哈哈哈哈”……这种分享,被研究者称为情绪社会分享(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2]


人人都爱聊天扯淡 | 普遍性


情绪社会分享具有普遍性,无论体验到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论是热衷八卦的中学少年少女,还是总谈家长里短的中老年人,甚至无论国家地区,大家大部分都会在情绪事件发生后,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并且无论这种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人们大部分都会愿意注意,甚至也自愿参与分享这些体验。


八卦总是越传越广 | 传播性


而且,分享可不止这一次,听完八卦的人怎么会就此住嘴呢,肯定要愉快地分享给更多人啦~情绪分享对象将分享的事件和感受,再次和他人进行分享,即研究者口中的“情绪的再次社会分享”,也是相当普遍的,在一项自传式回忆程序研究中,78.5% 的参与者报告会进行再次社会分享[3]。


红也会过气 | 时间性


哪怕一件事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过一段时间再分享也会被人嘲讽“村通网”。


研究结果表明,在事件发生的当天,人们的分享意愿一般比较强,而之后就会下降。比如,如果人们经历亲人丧亡、学业考试、第一次献血、第一次见习人体解剖、第一次亲自进行人体解剖这些事,有大约 60% 的人在发生当天进行分享;除了献血事件外,这些事虽然在第二周依然能让人们有分享意愿,但在此之后,分享的比例迅速下降[4]。


趁着《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山争大哥也登上了热搜,希望我们山争大哥能靠着他表情包的分享和再次分享,多红一阵 ╭(╯^╰)╮


太好笑了一定要给你看 | 情绪强度


研究者发现,情绪强烈,人们对情绪事件的分享意愿也强烈:电影给人越是强烈的情绪体验,就越能让人更多分享;人还会更多地对高强度情绪事件进行再次分享,在上一段提到的研究中,高情绪强度的条件下,有 47.4% 的参与者报告与 3~4 人进行了再次分享。


山争大哥这么好玩的事情,当然要分享出去啦!


你转发,我转发,山争大哥笑开花。


研究者说,情绪社会分享有助于人们调节情绪,感受到归属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协调,保持身心的愉悦和健康,还有助于让更多人欣赏山争大哥的美貌,所以刷刷更健康啦~


当然,以上只是作为一枚吃瓜群众的想法,不代表真爱粉的心理活动。


每个社会现象背后推动的人们,想法当然会有不同,本文只是代表一个角度,欢迎补充,不欢迎“我不是这样所以你说的肯定不对”喔~


参考文献:

[1]蔡辉, 尹星. (2005). 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外语研究(1), 5-8.

[2]孙俊才, 卢家楣. (2007). 情绪社会分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心理科学进展,15(5), 816-821.

[3] Christophe, V., & Rimé, B. (1997).Exposure to the 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 emotional impact, listener responsesand secondary social sharing. European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7(1),37–54.

[4] Bernard Rimé, Catrin Finkenauer, OlivierLuminet, Emmanuelle Zech, & Pierre Philippot. (1998). Social sharing ofemotion: new evidence and new questions. European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9(1),145-189.


举报
xinli_1637

支持一下作者~

2018-07-06 · 回复
  • 木棉959
    木棉959 Lv1  小珍珠
    回复 木棉959 : 感谢支持~♪(・ω・)ノ
    2018-07-06 · 回复
xinli_1019

好图好文

2018-07-06 · 回复
  • 木棉959
    木棉959 Lv1  小珍珠
    回复 木棉959 : 感谢~♪(・ω・)ノ
    2018-07-06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