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寿命都比男人长? | 社交参与度是长寿的秘诀

精选
data.name
壹心理翻...

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女性寿命普遍大于男性?

社交参与度是长寿的秘诀

 — Social life is the key to longevity


壹心理翻译社 ◎ 荣誉出品
作者:Vivi
编辑:张真Derek
TED Talk:Susan Pinker


在社交网络风靡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网络。


我们每天是会花更多的时间与人面对面交流,还是总拿着手机,对着电脑,各种网聊,或被各种网络信息所吸引?


我们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生活的美好,却不会抽更多时间约朋友面对面坐坐。


我们喜欢在微信群侃侃而谈,却不能自如地面对面交谈。


我们沉迷于各种网络剧情,却不愿意亲自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我们打开软件就可以叫外卖逛超市,却不愿意亲自出去挑选。


也许我们会以为这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知不觉随大流,变得越来越依赖网络。而其实,这关乎我们的健康和生死!


我们一直认为保持健康长寿,需要健身,饮食平衡,戒烟戒酒...... 而事实是 ——


有关寿命的研究发现:人际交往和社交参与度,才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首要指标。



- 01 -

健康风险来自社交隔离



美国心理学家,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苏珊·平克(Susan Pinker)告诉我们,在发达国家:


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6到8年;

在任何年龄层,男性的死亡机率都是女性的2倍。


然而在地中海意大利的一个名叫撒丁尼亚(Sardinia)的岛屿上,男性和女性一样长寿 —— 这是世界上唯一“男女寿命平等”的地方。


那里离意大利本土很近,但百岁老人的数量是意大利本土的6倍。再和拥有全球顶尖医疗科技的北美相比,这里的百岁老人数量也是北美的10倍。


苏珊发现:在他们长寿的原因中,基因只占25%,而生活方式占75%。


这个地区被称为“蓝色慢活区”。为了揭开这片蓝色海洋中的长寿秘诀,苏珊亲自来到这里。很快苏珊就意识到:


生活在这里的人,彼此联系十分紧密,社交关系互相交错、互相依赖,就像这里紧密分布的房屋,和八通交错的卷巷。



对比这里的人,外面的世界尽管同样精彩,医疗科技和健康饮食可能比这里高上几个台阶,但却有太多人面临着一项危害甚大的健康风险 —— 社交隔离


社会交往较少的人睡眠模式会紊乱,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也更高。[1]


社交隔离会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9%,患中风的几率增加32%。社交隔离还会加速认知减退。甚至还有一项研究表明:社交隔离增加人的死亡风险,而中年人受该影响最大[1]



到底是什么能让这里的人如此长寿,不分男女?为了找到答案,苏珊拜访了当地的两位百岁老人(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



第一位老人已102高龄 —— 吉赛皮·莫里诺(Giuseppe Murinu)。莫里诺给苏珊的第一印象是:性格外向、非常合群、热爱社交。


苏珊猜想:这位老人高寿的秘密,会不会就是“积极的人生心态和想法(positive mind and thinking)”?


但在和莫里诺的深入交流过程中,苏珊发现:这位老头性格其实是十分怪癖。就比如,当她向老人请教他的长寿秘诀时,老人却表示:“没有人能知道我的秘密!”


苏珊一边想着:看来这老头的长寿和积极正面的心态没多大关系,一边来到了下一位老人的家中。



这位101岁的老人名叫吉雅·泰丽莎(Zia Teresa)。她每周都会和女儿们做一种当地食物,而且!这是一种高脂肪食物,主料是一大堆乳酪!在这个人人都避讳“三高”的年代,我们和蔼可亲的泰丽莎婆婆,会把一大堆“脂肪”挨家挨户发到左邻右舍,而且每周从不间断。


吃这种东西活到了百岁的当地老人集体力证:健康的饮食,也未必是长寿的秘诀。


苏珊意识到:也许是她的思考方向错了。积极心态、健康饮食,这都是我们这些“外地人”的长寿思维,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也许需要用另外的视角去观察。

    

很快,她发现:这里每位百岁老人都被爱他们的亲友围绕着,家里都有厨房聚会。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经常和家人以外的人有交集。


原来,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从来都不会孤独



而我们呢?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的更现代化、更发达的地区的我们呢?


美国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5%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交谈的对象(have no one to talk to)”,33%的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翻遍通讯录和微信,能找到的依靠也不足2人



- 02 -

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有:

干净的空气、控制血压、体育锻炼

等等!其实这些连前3都排不上!


如果你质疑:“苏珊的研究是在一个和现代社会脱节的什么慢活村,那里没有竞争力强到让人窒息的公司和学校,所以他们这些特殊案例对我们没有指导意义!”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来看看下面这组参与人数过万、研究时长超过7年才分析公布的大数据:


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者朱利安·霍特朗斯特(Julianne Holt-Lunstad)研究了数万名中年人,记录了他们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运动,婚姻状况,多久去看医生,是否抽烟喝酒等。


耐心等待了7年之后,她研究了依然存活的人:“降低他们死亡概率、延长寿命的主要原因,究竟有哪些?”


她总结出了10项“生存变量”,它们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度强弱,如图所示:



可见,「亲密关系」和「社交整合」,对寿命长短的影响最强。


亲密关系是那些你遇到困难后,第一时间能想到和依靠的人,比如,借钱,陪看病,绝望时的陪伴等。


社交整合是指你每一天和他人有多少互动。社交整合范围更大,包括我们的弱连接和强连接。不光是亲近的重要的人,也包括相遇的陌生人。


比如:    


你会和上门的快递小哥寒暄几句吗?

你会在小区和邻居遛狗的大姐闲聊吗?

你会定期参加读书会、电影俱乐部这样的集体活动吗?


这些互动,哪怕是和陌生人、哪怕再简短,都是你和这个社会进行“整合”的最好方式,而这正是你能活多久的强力预测指标。


- 03 -

比起微信和QQ

面对面的互动更重要


发现社交的强大作用之后,苏珊又提出另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每天在网络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能达到11个小时。这和真实的面对面互动对我们身体的影响一样吗?


答案是,不一样!


面对面互动可以释放更多神经递质,起到保护作用。简单的眼神交流,肢体接触,就可以释放催产素和多巴胺,增加信赖度,降低皮质醇,减少压力,提高情绪愉悦度。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神经学家伊丽莎白·瑞德凯(Elizabeth Redcay),对比研究了两组人员:



  • 一组人员和她或者她的同事进行当面互动


  • 另一组人员则观看网络视频



她发现,真实交流时,大脑中掌管注意力,社交智慧和情绪回报的区域(下图橘色区域)更加活跃。



这也是为什么财富500强企业的HR和面试官,在听到应聘者声音时,判定ta的聪明程度,会高于只看到简历和邮件等静态信息时的判断。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usiness School)的尼克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研究证明:如果有人听到你的声音,他们就会觉得你比较聪明。


你可能会问:视频聊天不也是实时动态的吗?这能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吗?


苏珊告诉我们,当前健康数据正在生成,但是依然落后于数字革命,所以无法确切定论。也许,改善视频聊天技术(比如调整摄像头的位置,来增加眼神接触的机会),可能也会使人产生更多神经递质。


- 04 -

建立自己的「社交村落」

—— 关键数字“3”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何女性寿命大于男性?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把面对面真实交流放在首位,并维护好这种关系。研究证据显示,亲自参与的社交,能创造生物力场,抵抗疾病和衰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人类学家琼·希尔克(Joan Silk)发现:不仅人类,灵长类的关系也都如此。


我们每个人,至少需要3个这样的稳定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参与社交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小。患乳腺癌的女性,参与社交者比独来独往者存活率高4倍。中风者如果经常参与社交,比起药物,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然而很多人(在美国有1/4的人)说自己没有人可以谈话。归属感是我们的生物需求,参与社交会使大脑传送使人愉快的荷尔蒙。


研究显示,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并不是缺乏社交技巧和社会支持,而是孤独者倾向于把社交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消极化,形成自我保护思维。孤独感也会蔓延,一个人变得孤独,离开他的社交圈,就会造成他人也这样做。[1]


我们可以让自己多关注外部世界,不要害怕被拒绝,在社交中更开放友善,寻找共同兴趣,主动需求帮助,利用假期安排社交活动等。[2]


我们还可以在自己身边,建立自己的面对面社交“村落”,例如社区组织,社团活动,周末聚会,家人聚餐,和同事互动,和朋友倾诉等。建立它,维护它,这攸关生死。



- 写在最后 -


现代人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离开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对接纳和爱的需要,一直都在。


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物质,地位和名利,而是我们的人际关系,那些我们随时随地不分需求都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关系。


陪伴是最好的关爱。愿我们能更珍惜彼此的陪伴,用更多的爱来浇灌和维系它。


信任是连接的基础。愿我们谦恭地融入生活,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收获简单满足的快乐。



本文作者:Vivi,壹心理翻译社 | 专栏写手。英国约克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心理学爱好者。喜欢不同的尝试和丰富的生活。通过心理学丰富认知,遇到更好的自己。

文中TED Talk原版视频(附官方中文字幕):点击这里即可观看

References / 参考资料:
[1] Khullar, D. (2016). How Social Isolation is Killing Us. Retrieved on 22th. Dec., 2016 
[2] Wolff, C. (2016). 11 Habits That May Improve Your Social Life. Retrieved on 18th. Aug., 201

© 本文首发于壹心理旗下“壹心理精选”微信公众号(ID:yixinlijx),转载前请关注并联系我们获取授权。



赞赏
举报
听林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以前是一个总是隔离人群的人,有一段时间认为自己可以逃避合作的工作,希望自己能够在家里工作挣钱。后来越来越压抑,又跑到外面工作。现在在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环境,遇到很多喜欢看书的同事。单位内有许多不同公司的人,接触的人很多。每天早上,进人单位时,看到向我点头微笑的保安,我也会予以同样的微笑。现在每天都会笑,以前感觉接触的人多反而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但现在发现,有些情况不会。感觉以前跟现在是天渊之别。虽然还是不是很喜欢说话,但是感觉越来越好。社交和关系的确可以给人很多希望,让人有力量!感谢作者的分享!

2018-02-24 · 回复
xinli_3332

据我所知身边长寿的老太太基本都是孤寡,特别是针对我们国情,哪来什么社交?长寿或许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吧,女人有天然排毒释压机理,而且社会生活中没有男性内外施压和角色定位,压力男性要大。

2018-02-18 · 回复
  • Gratitude
    Gratitude Lv0  小虾米
    回复 Gratitude : 你好!很感谢你的参与和思考。文中也提到,面对面交流对我们生理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身体释放更多神经递质和催产素,所以社交参与才会对两性的健康长寿都产生积极影响。这对现代社会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交隔离来说,是一种启发。也让我们重视亲密关系和与他人的连接。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2018-02-18 · 回复
xinli

我只是觉得那些搞科研的怎么办呀,虽然很有道理,但是还是有一下bag的

2018-02-1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