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 认知行为疗法实践

精选
data.name
安岭

咨询达人/互动达人/心理作者
如何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来自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
作者:安岭

 

认知行为疗法是国际公认的实证的心理咨询方法,20年前我就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时代的张狂让我视其结构化为僵化,还十分的不屑,10年前研究生时代重新了解此种方法,也不过是浅尝辄止,不甚感冒,10年后的今天,跟着王建平教授重新系统地学习了认知行为疗法,让我对此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我曾在说说中写道:“十年前最瞧不上的是它,10年后最崇拜的是它,它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现就研习和实践的心得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从心理教育开始,首先向求助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原理也就是认知三角:情境导致认知,认知导致情绪,情绪再反作用于情境和认知。


如果求助者接受此原理并同意按照此方法进行系统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就可以开始了。这个心理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咨询前的铺垫和预备过程,也是咨询师和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我通常喜欢列举一些生活的实例来向求助者介绍这种咨询方法,如“你到这里来咨询,如果你心理认可心理咨询会有效地帮助到你,那么,你的情绪一般就是比较积极的,因为你能看到美好的希望就在前面;


如果你来之前认为心理咨询不会有用,不能够帮助你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那么,你的情绪一般来讲就是比较消极的,对心理咨询的效果充满了怀疑。


你看这么说是不是有道理?”求助者一般都会认可地点点头。于是,我会接着说:“那你看同样是到这里咨询一件事,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绪感受呢?”这个时候,我会故意停顿一下,让求助者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们往往会总结出这么一点:“你看,到这里来咨询这件事是固定的,但是,对待这件事的看法如果是不同的,情绪也就会不同。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情绪不是由事件来决定,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来决定的。这个就是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常说的认知三角理论。

(我一般会写下这个认知三角理论图帮助求助者理解。)
(附:认知三角理论图:   事件 →  想法 → 情绪)有的时候,如果遇到求助者自己比较明显的相关事例,也可以用其作为解释说明的媒介,让求助者更容易理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化,大体上由心境检查、检查作业(当然第一次没有)、问题清单(从清单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次咨询的议题)、讨论问题(这个就是解决问题,并教会求助者一个方法,即“渔”非“鱼”。)、反馈(询问求助者的感受和认识,为下次的高质量进行收集资料和信息。)、布置作业等六部分组成。


当然,如遇特殊情形,自可随机应变。比如,刚开始咨询的时候,我遇到的求助者因为心理能量比较低,自身情绪很低落,对学校的作业都很抵触,不愿意做任何事情,这个时候,我就将咨询的重点放在对其共情和提供情感支持之上,对求助者的状态表达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不断地肯定求助者的积极闪光点。

寻求TA的积极资源,对其一些自身不合理的看法进行一些求助者能够接受的重构,这种情况下,我往往会放弃布置家庭作业的通常做法,而是决定在3-4次咨询之后视求助者的状态再考虑布置家庭作业。


心理教育开始之后,一般从求助者的某个情绪问题教授三栏表技术(事件、想法、情绪),这个是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通过此技术的学习,求助者可以深刻地理解认知行为理论,并可以初步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教授求助者学习五栏表(事件、想法、情绪与行为、重构后的想法、想法改变后的情绪与行为),五栏表的学习可以帮助求助者比较深入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处理的是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自动思维,是一个初步阶段的咨询。


一般来讲,初步阶段的咨询是需要求助者多做一些三栏表和五栏表,进展的速度视求助者的状态和能力灵活确定。这个时候如果求助者有懈怠或者厌烦的情绪,咨询师就需要和求助者讨论,看看这种情绪背后是不是有不合理的认知,并分析处理,同时,对不断地练习三栏表和五栏表的必要性,向求助者再次进行心理教育,取得求助者的理解和支持。


要知道,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和求助者一同前进的过程,咨询师不可走得太快,免得求助者感到身心疲惫,当然,咨询师也不可走得太慢,不然求助者就会因获益太少而对咨询师感到失望。


三栏表和五栏表之后,咨询师和求助者可以就其内容寻找规律,从中发现求助者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这个过程也是问题概念化和个人概念化的过。


咨询师需要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求助者讨论、验证、修改、确定,然后,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许多技术,如苏格拉底提问、证据法、朋友对此如何看待(我称之为“路人甲技术”)、如果朋友遇到此情境,自己会如何对朋友说(我称之为“引入专家技术”)、有无其它可能解释、行为实验法等等技术对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因为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的改变比较艰难,部分求助者会感觉到焦虑,有的可能还会有抗拒咨询的进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咨询师对其进行支持,并重新采用三栏表和五栏表等技术进行工作。必要的时候,咨询师还需要通过深入了解求助者的过去相关经历,对求助者的行为表现增加更多的理解和探讨,再辅以更多更适合的技术,更精确地做好个人概念化的工作,帮助求助者完成这个艰难的改变。


比如,我在对一个求助者咨询的时候发现,每当我们讨论到一个关键的时候,求助者都会有意无意地岔开话题,让讨论无法深入地进行。于是,我开始询问求助者的过去:“你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每当我们谈到比较深入的话题的时候,你经常有意无意地就把我们的话题给转移了,过去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处理的呢?你能不能谈谈过去你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呢?”

于是,求助者谈到许多自己印象深刻的生活经历,我把它们一一地简要地写在白纸上,最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求助者几乎对所有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都首先采取了转移或者逃避的方式去应对。

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求助者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我一直都是这样处理问题的,怪不得我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至此,我们就成功地找到了求助者的中间信念(如果我遇到了麻烦,逃避这个问题可以暂时让我好受一些。),为下一步深入的改变提供了条件。



另外,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坚持在每次的咨询中教授求助者学习一个个相关的技术,在技术的练习中求助者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过程,容易让求助者对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不断产生一点点的自信,这些小自信不断地累积起来,就成为求助者的大自信,求助者就越来越对自己有信心,对问题的解决也会充满信心。


在求助者基本完成上面的进展之后,就要面临结束咨询的阶段。


这个阶段,认知行为疗法会和求助者探讨结束咨询之后可能面临的情况,讨论出应对之道,必要时还会在咨询师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演练,这些措施会改善求助者独自面对社会现实的恐慌和焦虑,体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人本关怀。


比如说,我在咨询即将结束的时候会问求助者:“你看我们的咨询就要结束了,你觉得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发生了,你觉得怎么应对比较好呢?”


有的时候我还会继续询问来访者:“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你觉得你凭借你现在的能力,你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那些问题吗?你觉得需要不需要我们在咨询室做一下演练?”


通过这样的处理,求助者一方面重新审视自己经过咨询之后获得的力量,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得到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求助者经过这个阶段的过渡,就能够对未来现实问题的应对做一个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因为受到残酷现实的打击而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



此外,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它咨询理论和技术都是开放和包容的,认为只要对求助者有益的方法都可以采用,活学活用,灵活机动,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特点。


因为,她的咨询信念中有一点:不问对错,只问有用与否,一切以求助者的最大利益为考量方向。比如,我在咨询当中常常用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理念与技术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过程中也常常采用心理动力学的分析或者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技术帮助求助者理解自己的困境、寻求自己的积极资源。


举几个简短的咨询过程,帮助大家理解认知行为疗法的精髓。


求助者:老师好,我最近的情绪不太好,到医院检查说是抑郁情绪,需要做心理咨询,你看我该怎么做呢?

咨询师:哦,你已经知道并确诊自己得的是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疾病,非常适合用认知行为疗法去处理。下面我就来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认知行为疗法,你看看是否同意用这个方法来处理你的抑郁情绪,好不好。

求助者:好。

咨询师:认知疗法的原理是这样的,一个事件并不能直接产生情绪,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说,医生告诉你,你的抑郁情绪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处理好,所以,你对心理咨询就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主动到这里来咨询。如果医生告诉你,你的抑郁情绪用什么方法都看不好,那你就不会对心理咨询抱有希望了,也不会有积极的心态了,是不是?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所以,你看对心理咨询的不同看法,导致你产生不同的情绪,这个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在咨询中,我会和你一起,发现你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然后,修正它们,你的情绪就会随之改变。这样的方法你可以接受吗?你同意按照这个咨询方法处理你的抑郁情绪吗?

求助者:我可以接受,我同意按照这个方法来处理我的问题。

(教授求助者重新看待认知的作用,求助者就会逐步学会分析自己的认知,独立解决问题。)

 

求助者:马上要考试了,我很想好好地学习,可是,我就是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咨询师:意识上想要去学习,行动上却是坚持不下去,这种不一致是不是反映了你有某些没有意识到的认识?


求助者(若有所思):或许我认为,即使我努力学习了,也还是不可能通过,与其白费功夫,不如让自己轻松一些。

咨询师:即使努力了,也还是不可能通过。你确信这一点吗?

求助者:也不是啦,说不定也是有可能通过的,不过,概率可能会低一些。


咨询师:恩,概率低一些,那是不是说没有努力的必要了呢?

求助者:不是的,如果努力了,即使这次不过,说不定下次就过了。努力学习还是对我有帮助的。


咨询师:那你觉得怎么决定,对你面临的情况,才是最理智最有利的选择?

求助者:虽然努力学习不一定能通过,但是,对我以后的发展还是有用的。我应该列一个计划,好好地去学,不要再纠结到底能不能通过的问题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咨询师:你有了这样的认识,你感觉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求助者:我感觉我的心更沉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咨询师:这个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反向技术,通过详细询问和求助者诉求相反的情况,引导求助者看到自己的盲区,从而找到更合理的认知。

求助者:我知道了,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就反过来检视一下我的认知,看看是否需要改变。

(通过向求助者反向询问,澄清求助者混沌不清的认知,求助者就能够找到更合理的认知。)

 

求助者:遇到再让我生气的事情,我都不敢生气,我害怕生气后事情不可收拾,可是,我憋着也很难受,怎么办呢?

咨询师:你这样的情绪就是压抑,我们可以用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一下你的情绪,看一看压抑让你产生什么成本,又产生什么收益?成本和收益加在一起是100分,然后,需要你给自己总结一个结论。(指导求助者在纸上写下来。)

求助者:(写下来)我的成本是90分,收益是10分,我的结论是:压抑给我的成本太大了,虽然让我短时间避免矛盾,但是让我很长时间都不开心,所以,我决定要改变这样的处理方式,尝试着去表达真实的自己。

(教授求助者分析让自己有不良情绪的技术,求助者逐步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总之,我对认知行为疗法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咨询方法不追求诱人的神话和奇迹,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帮助求助者最终解决自己的问题,求助者咨询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

最终,求助者学会了“钓鱼技术”,成了一个合格的“渔夫”。


而这一点,正是认知行为疗法赢得求助者的支持和信任的基本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赞赏
举报
R若木M

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和求助者一同前进的过程,咨询师不可走得太快,免得求助者感到身心疲惫,当然,咨询师也不可走得太慢,不然求助者就会因获益太少而对咨询师感到失望。

2023-12-14 · 回复
TriAngel

您好啊,我不是很严重

2020-01-22 · 回复
  • TriAngel
    安岭 安岭
    回复 TriAngel : 那就好
    2020-01-22 · 回复
  • TriAngel
    TriAngel Lv0  小虾米
    回复 TriAngel : 就是想问问您有关认知疗法通俗的书籍想看看,谢谢老师
    2020-01-22 · 回复
  • 安岭
    安岭 安岭
    回复 安岭 : 认知行为疗法
    2020-01-23 · 回复
  • TriAngel
    TriAngel Lv0  小虾米
    回复 TriAngel : 作者是谁呀?我看贝克的都是好专业的哦
    2020-01-23 · 回复
TriAngel

您好,有哪些书适合自己学习治疗自己呢?谢谢

2020-01-08 · 回复
  • TriAngel
    安岭 安岭
    回复 TriAngel : 治疗最高效的是咨询,学习可能持续时间太久了。
    2020-01-22 · 回复
  • 安岭
    安岭 安岭
    回复 安岭 : 王建平老师翻译的。
    2020-01-2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