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是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

data.name
冯羽林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
文:冯羽林 | 壹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昨天,消沉了整整一天,大概受生理期影响,也受雾霾影响,看什么都不对了。写文章立了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之下,写到一千字的时候,因找不到感觉而放弃。


昨天得知,五岁两个月大的女儿,乳牙未掉却萌出了恒牙,在我的认知里,这太提前了。我开始反思——甚至是反悔是不是某些食物不该吃,我担心她早熟,早早地情窦初开,不思学业谈恋爱,让我过早当外婆。


不知不觉地,她就要换牙了,是不是不知不觉地她就青春期了、我就更年期了?


想象女儿拔牙的场景——这种情况乳牙要拔掉,满嘴流血,仿佛在剜我的心,她以后结婚生子的事实我如何能接受?


我现在连生理期内分泌紊乱导致的不良情绪都疏解不了,如何去对抗强大的更年期,到时岂不是整天要死要活,闹得鸡犬不宁,然后打心眼地嫌弃自己?

……


那样的心境中,一切都是死循环。


然而,一夜过后,我又满血复活地开工了,我的心境翻篇了,从昨天的抑郁翻到今天的平和。客观原因上,我昨天下班练了瑜伽,十点睡觉,晚上睡得沉,体力恢复好,早上六点起来看了一小时的书。


主观上,我受到了一席话的点醒,来自一位资深的精神分析老师的话。老师说:“精神分析让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精神分析很基础的一点,是言说自己,让自己有言说的空间,听到自己的声音。精神分析让我们找回自己作为独立主体的位置。”


精神分析是一种高贵的精神体验。


一个人的认知,如果比作一个圆圈,圆圈以里是已知的部分,圆圈外围是未知的部分。一个所知不多的人,他能意识到的未知部分并不多。一个所知甚多的人,他能意识到的未知部分是很多的。这仿佛是个悖论:所知越多,所不知也越多。


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求知,因为强大的认知可以抵抗死亡的焦虑。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知识、框架、理论,来描述解释我们所处的地球、太空、宇宙,以及风尚、意识、文化、精神。我们知道了我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知道得越多,心里越有把握。


对待未知的部分,我们有着困惑、好奇,也许还会有恐惧。这时候,我们需要把自己当做分析的对象,看看这些“知”和“未知”一起编织的脉络纹理,去处理好自己的困惑、好奇和恐惧。精神分析是探索性的,适合有探索精神的人。


人生而孤独。因为,每个人最终只能独自死去,回归到原初的黑暗中。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昨天读了一篇文章,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村里一位老人查出绝症,然后一天都没消停过,甚至要烧掉房子,想要家人跟他一起死。然而,《最后的演讲》一书中,得绝症的老人却选择了以平和的方式来面对死亡,在最后的三个月,也继续工作到深夜,做好安置妻子的善后工作,享受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那位村庄里的老人,大概从未有过关于死亡的思考,这个事实猛然降临时,他面临的是一个未知的黑洞,伴随一种将被吞噬的恐惧,所以行为上是张皇失控的。


《最后的演讲》里的老人,有足够的认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为了不留遗憾,就从没懈怠过,死亡将要降临时,是从容不迫的。足够丰富的认知加上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如此。


哲学的三个终极思考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期限,知道了不可把握的首尾,我们可以把握好中间的部分,中间那部分,是用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的。


精神分析,就是找寻“我是谁”的过程。不同的人群居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科技产物、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我们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的进化、我们的基因、我们的天性,又都是相同的。


在这些相同的宿命和相异的命运中,我们面临的冲击、困惑、矛盾,时刻冲撞着我们。小而到生活事务,大而到生死思考,如果这部身心灵一体的精密机器哪里出了点闪失,可能就应付不了纷至沓来的信息和压力,导致的就是不适应乃至疾患,需要重新调试,重新找回自己,重新启动。


曾奇峰老师说过,精神分析是一门育儿学,也是一门人格鉴赏学。


育儿中,家长消化了自己的焦虑,赋予孩子识别、表达、转化的能力,既能给孩子安全的抱持,又能给孩子合理的牵引,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


人格鉴赏中,有的人事事都做对了,事事都顺心,但是他依旧找不到自己。事事做对,陷入呆板的程式化中,是看不到一个人的活力和人格魅力的。此时,精神分析就起到重新调试、恢复出厂设置、重启、激活的作用。


这时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相应地也得到了解答。


时代的急遽发展,科技在人和人之母体——自然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冰冻十二年的人工受精卵被重新孕育,分娩成新生儿。在与自然的游戏中,时空界限被打破,我们似乎获得了一些能力,却依旧对抗不了疾患和死亡,焦虑与日俱增。


人依旧是孤独的。但是人人都孤独,并且我们一起来分享孤独时,孤独成了资源和财富,我们就不那么孤独了。


以我昨天的焦虑,若非一番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探索,一天的时间是不能够消解的。今天,我看到的是,女儿长大了,我的血液在她的身体里,焕发着活力。其实这个年龄换牙,也不算很早。一切都还是可控的。


女儿换牙只是个诱因,诱发了我心里关于未来的不安。


而这些不安,是否承袭了父母一辈“生而多艰”的精神传统,却偏离了我原本应该具备的认知?我安抚好这部分忧虑,言说自己,重新调整了内在的秩序,重新分区、清理磁盘,释放出更大的储存空间,内功又加一分,就又能够笑而祝福,宽和以待。


原题《精神分析,焦虑中的一股清泉》

举报
xinli_9799

我也觉得因为无知所以恐惧所以焦虑,在求知的路上获得足够丰富的认知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终平静看待对待一切。有时我有种感觉,生活还是要认真的活,摈弃自己已知的,用一种完全不懂的心态去生活,会有别样的属于自己人生的感觉。

2019-02-19 · 回复
用户已注销

感觉情绪被理智强压下去了……像是自己强行在用道理说服自己……而心还未得到满足和安抚……

2019-02-18 · 回复
岁月轮回

写的有点乱呐

2018-08-14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